红网时刻新闻8月20日讯(通讯员 左睿娟)在永州市脑科医院(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诊室里,在门急诊繁忙的通道处,总能看到一个温暖而沉稳的身影——他笑容和煦,眼神专注,说话总是轻言细语,仿佛带着抚平心灵褶皱的魔力。他,就是被大家发自内心尊称为“宁师父”的医院门急诊科主任宁志军。
“宁师父”,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承载着患者、家属和同事们对他深深信赖与敬爱。
深耕专业,精准诊疗赢信赖。“宁师父”在精神卫生领域深耕多年,面对饱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心身疾病以及青少年精神障碍困扰的患者,“宁师父”总是展现出极大的耐心与理解。他的笑容是患者紧张情绪的第一剂良药,那温和的声音,如同涓涓细流,引导着患者打开心扉,他深知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患者的痛苦,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每一次查房,他都细致入微;每一次诊疗,他都综合考量心理、社会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正是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高超的医术,让他在患者中积累了极高的信任度和口碑,许多患者和家属慕名而来,只为寻求“宁师父”的诊疗与指导,他们相信,在“宁师父”这里,能得到最专业的帮助和最温暖的抚慰。
双肩重任,沟通协调见真章。作为门急诊科主任,“宁师父”肩负着更为繁重的责任。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矛盾易发、情况多变的“前沿阵地”。在这里,他不仅要处理日常繁杂的医疗事务管理,更要频繁、直接地与形形色色的患者及焦急的家属打交道。面对焦急、困惑甚至情绪激动的家属,他始终保持着那份标志性的亲切笑容和轻言细语。他用专业的知识清晰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用极大的耐心倾听诉求、化解疑虑,用真诚的态度传递关怀与希望。他深知,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缓解焦虑、确保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他常常教导身边的年轻医生:“在门急诊,我们不仅看病,更要看‘人’。理解家属的焦急,安抚他们的情绪,提供清晰的指引,这和治疗本身一样重要。”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医者的温度与定力。
无私互助,团队凝聚有温度。在同事们的眼中,“宁师父”不仅是值得信赖的专家和前辈,更是温暖可靠的“定心丸”。科室工作繁忙,排班紧张在所难免。每当同事遇到急事、难事无法按时值班时,只要找到“宁师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答应:“没事,你去忙,班我来值!”这种主动帮忙、乐于换班的举动,早已成为他的习惯。他理解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和生活中的不易,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份不求回报的付出和担当,如同无声的纽带,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事们由衷感叹:“有‘宁师父’在,心里就特别踏实。”
传道授业,杏林园丁育新苗。“宁师父”这个称呼,最核心的深意,在于他是一位真正的“师父”。 他深知医学的传承关乎患者的未来,因此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是他对待年轻医生的原则。他非常乐意教导年轻医生本领,无论是精神科复杂的诊疗思路、门急诊高效的沟通技巧,还是面对疑难病例时的临床决策,他总是耐心讲解、亲身示范。他常说:“看到年轻人成长、独当一面,是我最高兴的事。我们的经验、技术,只有传下去,才能惠及更多患者。” 他不仅传授医术,更以身作则,传递着医者的仁心、责任与奉献精神。在他悉心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医生们,都亲切而敬重地称他为“师父”,这份称谓,是对他师者风范的最高褒奖,也点亮了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希望之光。
在医师节这个属于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光荣时刻,“宁师父”的身影正是千千万万默默奉献、守护人民身心健康的中国医师的缩影。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的智慧、沟通的艺术、无尽的责任心、无限的爱心、无私的互助精神以及崇高的传承使命,筑起了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实堤坝,点亮了医学事业薪火相传的明灯。
来源:红网
作者:左睿娟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