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2家,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今年上半年,永州市工业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成绩的背后,是永州创新推动产业联盟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为工业经济注入强劲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聚链成势,从“单兵”到“集团”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永州深刻认识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企业“单兵作战”的局限,构建起产业发展的“集团军”。今年3月起,永州密集行动,打出“组合拳”,短短数日,智能家居、电机电器、吉他及其他乐器、轻工纺织、锂电材料等16个产业联盟相继挂牌成立。这些联盟覆盖了永州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潜力产业,如同一张纵横联动的产业发展矩阵图,迅速在全市铺开。
产业联盟的核心在于“聚链成势”。政府扮演“链长”角色,由党政负责人牵头统筹协调;龙头企业担当“链主”,引领带动链上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共享信息、技术、市场资源,共同攻关瓶颈、开拓市场。这一机制有效整合了分散的资源,实现了从“物理集聚”向“化学反应”的转变,成为驱动永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链上发力,激发产业新动能
产业联盟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产业效能。永州各联盟迅速行动,成效斐然。
“一棵树到一个家”的绿色闭环:在新田县鲁丽木业,亚洲单线产能最大的迪芬巴赫连续压机以4.0智能技术重塑传统木业。通过定向铺装工艺,木材利用率提升15%,全流程智能制造让生产效率提升40%。更令人瞩目的是其“零废弃”循环模式:树皮、刨花等传统加工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产生的草木灰与矿粉、炉渣等结合,制成环保建材“面包砖”。上半年,仅环保砖产量就达8万立方米。鲁丽木业实现了木材100%综合利用率,并带动上下游12家企业落户,形成了“种树生林—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全屋定制”的完整绿色家居产业链。目前,新田县已聚集105家绿色家居上下游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45分钟一把吉他”的集群效率:东安县是全国第三大中高端吉他制造聚集地,全国每5把中高端吉他就有1把产自这里。在东安吉他产业园的龙头企业楚门乐器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同比增长60%,订单排至三季度末。企业的底气源于产业联盟形成的强大合力。作为湖南唯一的吉他制造特色园区,东安吉他产业园汇聚了32家乐器及配套企业,构建了从原木加工、配件生产到成品组装、包装出口的完整链条。集群效应催生了“45分钟诞生一把高品质吉他”的高效模式。上半年,园区乐器及配套产值达13亿元。
“一根丝到一匹布”的全链条优势:祁阳市轻工纺织产业联盟串起了“纺、织、印、染、整”全链条。龙头企业东骏纺织落户湖南13年,实现了从原材料“一根丝”到终端产品“一匹布”的全工序制造。在中国,每3把伞的伞布就有2把来自东骏,其年产伞布可绕地球15圈。面对竞争,企业引入自动采集系统,创新应用无水印色技术,上半年销售收入逆势增长14%。目前,其日产成品雨伞布200万米,全球市场份额占40%,全国占60%。在联盟带动下,祁阳高新区上半年引进13家纺织类企业,联盟内368家企业协同发力,推动祁阳轻工纺织产业上半年实现产值76.27亿元,同比增长11.4%。
联盟的成效远不止于此:电机电器产业联盟通过“揭榜挂帅”攻克5项技术瓶颈;皮具箱包玩具产业联盟组团出海,一举拿下东南亚20%市场份额。产业联盟正成为永州企业抱团闯市场、合作搞创新的有力平台。
机制护航,保障联盟高效运转
产业联盟的蓬勃生机,离不开有力的制度保障。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推动产业联盟建设工作方案》,为联盟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政策依据。设立专项经费,解决联盟运行的后顾之忧。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机制,“链长”高位统筹协调,“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同时,创新搭建“永链荟工业馆”等线上线下对接平台,组织常态化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精准匹配上下游需求,高效整合市内乃至跨区域资源要素。这一系列举措,为产业联盟高效运行、发挥实效提供了坚实支撑。
记者手记:
产业联盟的建设是永州立足实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它有效破解了产业链条短、配套弱、协同差等问题,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从新田绿色家居到东安“吉他之乡”,再到祁阳纺织集群,记者见证了产业联盟的聚合效应正在永州大地上遍地开花,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上半年亮眼的经济指标,是永州工业“联盟聚变”的初步答卷。联盟机制的深化完善、链上合作的走深走实,这股由“链”而生、因“盟”而强的新动能,必将为永州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蒋军林 颜想念 郭建鑫 何江琛
编辑:陈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