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永州市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创新实施产业帮扶“双百”工程(建设100个夏秋连作鲜食〈甜糯〉玉米基地、100个秋冬连作菜心〈菜苔〉蔬菜基地)。目前,全市共建设玉米、蔬菜基地234个、总面积4.71万亩,预计带动3956户14070人次、增收1190.67万元,人均预计增收846元,“双百”工程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强化帮扶责任。构建“市级统筹、县乡落实、村社执行”三级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程推进“不跑偏、不滞后”。市级专班牵头抓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总调度,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以市农业农村局为牵头单位,整合市委基层党建办、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科所、市柑桔示范场5个责任单位力量,抽调6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定期调度、通报督查”规则,为工程定方向、划重点。县乡同步对标落实。11个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成立专班,明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责任格局,同步建立“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包统筹、驻村帮扶工作队包助推、农业商务发改等部门包服务、镇村两级包落地”的“四包”机制,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链条。下沉指导破解难题。组建11个有效衔接(含“双百”工程)工作组,下沉县市区开展为期23天的现场指导,重点督查基地选址、品种选定、资金筹措等关键环节,对推进缓慢的单位及时约谈督办,现场解决土地流转、农资供应等实际问题,为工程落地扫清障碍。
强化发展布局。围绕“选好基地、定好品种、抓好生产”核心环节,以“精准化、标准化”为导向,从源头夯实基地建设质量,确保“种得好、能见效”。把好基地“准入关”。坚持“优先布局重点村、紧扣市场需求”原则,选址优先覆盖有联点帮扶工作队的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扶持村、监测对象较多的面上村。同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出口备案基地,允许玉米与蔬菜基地重叠发展,提升土地利用率。申报严格执行“村申报、镇审核、县研究、市确定”流程,明确每县(市)区每类基地申报不少于10个,确保基地布局合理、质量过硬。找准市场“契合点”。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新田东升农场、江华日日兴、江永湖南汇优、永州首衡城等龙头企业订单为核心,筛选适合永州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高品质鲜食玉米、菜心(菜苔)品种;由联点帮扶工作队会同村委会根据土地条件、订单情况确定具体品种,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同步开展技术培训,实现“种什么、卖什么”的精准对接。守住品质“生命线”。强化生产全流程管控,由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基地科学安排茬口,统一供应种子、种苗、肥料、农药,从源头保障产品安全;联点帮扶工作队与种植主体严格按照龙头企业生产标准组织生产,推动“小基地”对接“大市场”,确保产品品质符合订单要求,为后续销售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产销联动。聚焦“卖得畅、效益高”目标,从“产”“销”两端发力,构建产销衔接闭环,为基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技术赋能强支撑,解决“种好”难题。以市农科所为核心力量,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柑桔示范场组建5个专家指导组,抽调资深技术人员开展“全覆盖、精准化”技术服务;组织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品种管理、病虫害防治、茬口安排等内容;同时推动市农科所、市柑桔示范场各创建1个典型示范基地,以“样板基地”带动整体提升,为基地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帮助种植主体提升产量、优化品质。多元渠道拓销路,破解“卖难”问题。建立“企业订单+农批商超+消费帮扶”三大销售渠道:核心对接新田东升农场、江华日日兴等出口企业,稳定外销订单;依托永州首衡城等农批市场及商超,拓宽本地及周边内销市场;发动联点驻村后盾单位食堂、干部职工开展消费帮扶,同时推动产品上线“永发购”“永湘甄品”等工会线上平台。截至目前,通过订单生产带动1888人增收224.33万元,吸纳就业带动7999人增收764.77万元,实现“销路不愁、价格稳优”。
强化资金保障。针对基地建设资金需求,构建“前期筹措+后期奖补+信贷支持”的多元资金保障模式,破解资金瓶颈,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启动资金快速到位。明确各级联点帮扶工作队为前期资金筹措主体,要求每家单位专项筹措资金用于基地土地租金、种子、农资、人工等基本支出,落实夏秋玉米基地前期经费,保障基地按时启动种植。奖补资金有效激励。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中统筹安排奖补资金,重点奖励“规模好、效益好、联农带农效果突出”的基地,奖补对象覆盖两类主体:一是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直接种植或联户种植的基地;二是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或分红的经营主体,通过“以奖代补”激发脱贫群众、经营主体的参与热情。信贷资金精准支持。主动对接长沙银行永州分行,提供“双百”基地主体名单,为符合条件的基地主体提供5万元额度信用贷作为启动资金,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周转压力,助力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发展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永州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周纯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