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市农科所:深耕低镉水稻推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红网时刻新闻9月8日讯(通讯员 赵辉)近日,为切实推动低镉水稻品种在田间落地见效,助力南方水稻产区破解土壤镉污染难题、保障稻米品质安全,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技术专家团队,赶赴永州各县区田间地头,开展低镉水稻专项技术指导服务,为品种长势监测、后期管理及丰收保障注入农科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9-08_080605_090.jpg

专家全域巡田:精准把脉稻情长势

金秋时节的永州稻田,阡陌间尽是稻穗的金黄与秧苗的翠绿。永州市农科所专家团队深入道县、宁远、蓝山等县区种植地块,以“望闻问切”式的精细化田间调研,系统掌握低镉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动态,为后续精准化技术服务与品种优化筑牢科学数据根基。

在道县四马桥镇低镉水稻示范基地,高级农艺师吴晓峰俯身田埂,指尖轻拨臻两优8612的饱满稻穗,通过籽粒搓检精准判断结实率与饱满度,同步逐株计数有效分蘖数并实时录入农情台账;随后深入清莲香占种植区,蹚过浅田拨开根部土壤,通过根系密度观察与韧性检测,向种植户精准反馈“根系盘结稳固、抗逆性表现优异”的长势结论,用专业判断打消农户顾虑。

在宁远县低镉水稻核心示范田,副所长雷干农率领高级农艺师谢宜芝、朱旺冲组成的技术组,接过种植户黄总送检的西子3号稻株样本,通过与对照品种的分蘖数对比分析,得出“单株有效分蘖11个,较对照品种提升4个”的量化结论;朱旺冲同步完善农情调研表,详细问询并记录田间水肥管理参数,确保生长数据与管理细节的完整性,为品种适应性评估提供一手资料。

在蓝山县种植区,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总农艺师蒋小军针对种植户黄日忠反映的韶香100长势疑问,通过土壤湿度现场检测与稻叶形态观察,快速诊断“土壤含水量偏高,需科学控水防涝”的管理建议,并加强稻瘟病等病虫防控与科学施肥;高级农艺师杨烨同步开展根系发育专项核查,农艺师杨日华则逐项记录株高、叶色、叶片健康度等关键农艺性状指标,构建起品种的适应性数据库。

从稻穗结实率、籽粒饱满度到根系密度与韧性,从土壤墒情到植株分蘖数、农艺性状,专家团队以全域覆盖、点面结合的调研模式,实现各县区低镉水稻长势数据的精准采集与动态掌握。

微信图片_2025-09-08_080610_753.jpg

品种适配落地:多类稻种显优势

此次巡田中,多个低镉水稻品种展现出对永州水土的良好适应性,成为种植户心中的“放心种”。

临近收获期的臻两优8612,在道县种植区呈现穗粒饱满、株型整齐的优良长势,且全程无病虫害发生,展现出极强的田间稳定性。当地种植户反馈,该品种管理便捷性突出,“仅需在收获前做好田间排水管理,即可保障稻米品质达标”,大幅降低种植管理成本。

处于四至五期生育关键期的清莲香占,以发达的根系系统与优异的抗逆性能脱颖而出。结合气象部门的精准数据研判,该品种可有效规避寒露风对生育进程的影响,彻底打消种植户对低温灾害的顾虑,为后续稳产高产提供坚实保障。

宁远县种植户黄总引种的西子3号,更以“突破性表现”成为区域标杆品种。于6月28日播种的30余亩示范田内,该品种稻株挺拔健硕、叶色浓绿油亮,有效分蘖数显著高于同期引种的其他4个品种,“苗情长势最优、综合抗性表现突出”成为其核心评价,充分验证了该品种在永州区域的适配潜力。

蓝山县主推的韶香100与清莲丝苗,同样展现出鲜明的品种优势:韶香100以叶片厚实、抗虫性优异为核心特质,减少农药施用频次;清莲丝苗则凭借突出的分蘖能力,为丰产奠定群体基础。两大品种均与当地土壤、气候及种植模式高度契合,获得种植户广泛认可。

微信图片_2025-09-08_080614_494.jpg

定制技术赋能:破解难题保丰收

针对不同品种的生长阶段与种植户的实际困惑,专家团队给出“一对一”定制化技术方案,把“纸上技术”变成“田间实操”。对即将收获的臻两优8612,重点强调“收获前排净田间积水”,避免稻谷霉变影响品质;对处于穗期的清莲香占,建议“补充穗期肥”,为灌浆储能;针对西子3号的后期管理,雷干农团队提醒“控制氮肥、增施钾肥”,既防倒伏又能优化穗粒重。

针对韶香100与清莲丝苗的特性,蒋小军团队建议多追施磷钾肥,强化抗逆能力。从水肥调控到病虫害防控,从收获时机把控到抗倒伏管理,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直击痛点,让种植户“听得懂、用得上”。

长效机制护航:持续发力固根基

此次专项技术服务,不仅是对当前低镉水稻长势的“动态监测”,更是永州农科所构建“品种+技术”长效服务机制的重要一环。而针对不同县区的种植特点,市农科所还计划常态化开展田间指导,让更多农户掌握低镉水稻种植技术。

“我们要让低镉水稻不仅‘种得活’,更要‘长得好、收得丰’。”市农科所党委书记、所长田焕福表示,后续将继续聚焦粮油安全战略,以技术创新推动低镉水稻在永州乃至南方产区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既破解土壤镉污染难题,又保障稻米品质安全,帮助农户解决实际种植难题,推动低镉水稻在永州乃至南方产区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稻米品质、增加农户收入持续注入农科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赵辉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3/90/1526289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