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9日讯(通讯员 李严军 李宁馨 李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宁远县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注重传承发展,让“非遗”之花在九嶷大地精彩绽放。
蛇年大年初一,上万名游客来到九嶷山舜帝陵,体验舜帝祭典项目。九嶷山是舜帝的藏精之所,舜帝祭典作为当地的传统民俗,传承了数千年。如今,舜帝祭典已经成为游客体验的热门项目之一,助力九嶷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永州市文旅形象大使的黄颖文介绍说:“舜帝祭典规范典雅,因为特殊的文化历史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5月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宁远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现有非遗项目4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13项。永州石刻拓印代表性传承人谢加群,自筹资金成立湾井镇东江民俗博物馆,陈列上千件“老物件”,包括农具、生活用具、家具等,馆内充满了怀旧气息。自2023年8月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湾井镇东江民俗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虽然有的物件现在看起来不值钱,但它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所以我应尽自己所能,好好地保护传承下去。”谈到成立民俗博物馆的初衷,谢加群这样表示。
新春开学后,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来到县文化馆,参观在这里举行的春节非遗展。九疑木雕、高源土陶、竹扇等展览品,都体现出高超的制作技艺,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来自县德源小学的学生郑薇薇说:“原来很普通的木头经过雕刻后,变得很漂亮,我觉得它很有价值。”“我们宁远的‘非遗’很多,我们要把它们传承下去。”蒋敬泽感慨地表示。
2024年,九疑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毛刘军正式成为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高源土陶入选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名单,竹竿舞、长鼓舞等项目逐步引入“大课间”活动。2025年,宁远县将加强人才队伍和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鼓励传承人传承创新,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增强文化自信。”宁远县非遗办主任姜国平谈到今后的工作时充满信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严军 李宁馨
编辑:左伊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