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1日讯(记者 周纯 通讯员 蒋琼 汪清扬)春节期间,永州市零陵区在各乡镇(街道)广泛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活动中,零陵花鼓戏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们展示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
零陵花鼓戏,旧称花灯或调子戏,是湖南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花灯、小调,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戏合并而成。零陵花鼓戏的剧目,来自民间,土生土长,大都是前辈艺人根据现实生活、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创编而成。是湖南六大花鼓戏流派之一。2008年,零陵花鼓戏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零陵花鼓戏高亢优雅,清丽婉约,乡土韵浓,极富艺术感染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零陵花鼓戏也面临着人才外流、绝活失传、传承断链等诸多问题。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永州市零陵区委、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保护计划,积极做好了零陵花鼓戏文献资料挖掘、整理、研究,对老艺人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在戏剧编排上,复排了部分传统剧目,紧跟时代,创新编排了一批非遗戏剧精品;同时还利用零陵花鼓戏传统剧目演出为主,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非遗四进工作。
下一步,永州市零陵区将继续加大对零陵花鼓戏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推动零陵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将积极探索零陵花鼓戏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之路,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来源:红网
作者:周纯 蒋琼 汪清扬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