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江永:中药材种植成瑶民致富“良方”

红网时刻新闻3月27日讯(通讯员 周文 吴雨晴)时下,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松柏瑶族乡岗坡地上,一垄垄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忙碌地种植着中药材。

图片3.jpg

村民在种植中药材。陈丽华/摄

近年来,松柏瑶族乡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态本底,充分利用岗坡荒地的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岗坡荒地、创新套种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中药材产业成为瑶山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村文书王运河介绍道:“咱们岗坡地土层深厚、排水性好,是种植土茯苓的理想之地,这片曾经因土地贫瘠而撂荒的土地,如今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返乡能人欧阳明辉的示范田里,新引进的“桂苓1号”白肉土茯苓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尖。他算起经济账来眉飞色舞:“五年生长期,亩产可达8000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20元算,每亩净收益超10万元。”欧阳明辉的合作社已经带动了周边21户农户参与种植,土茯苓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余亩。

山腰处的立体种植示范区同样生机勃勃。村民蒋冬信在40亩木章子树下套种了天冬,形成了“以短养长”的复合经营模式。他笑着说:“天冬三年采收,亩产鲜货1.2万斤,订单收购价4元/斤。木章子每年还能采果6000斤,加工成中药材每斤能卖15元。”去年,光木章子就为他带来了40万元的收入,天冬的种植更是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图片4.jpg

科技特派员在基地指导村民种植中药材。陈丽华/摄

科技为瑶乡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4年,该乡与省农科院共建专家工作站,推广了一系列新技术。科技特派员李教授正在田头指导农户种植中药材,他介绍:“我们研发的槐米-黄精轮作模式,使亩均产值提升至6万元。”此外,团队还开发出中药材病虫害AI识别系统,为种植户提供了便捷的防治方案。

如今,松柏瑶族乡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矩阵,发展土茯苓、玉竹等道地药材2000余亩,并建成了3个初加工车间。随着一个投资500万元的药材精深加工项目的落地,瑶山中药材产业正在从“种得好”向“卖得俏”升级。预计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亿元,带动户均年增收3.2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周文 吴雨晴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7/61/148201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