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党建聚力 深耕乡村振兴沃土

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讯(通讯员 周林凤 刘季华)从环境整治的“硬功夫”入手,到思想提升的“软实力”深耕,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搭建,到文化滋养的“精神沃土”培育,新田县金盆镇陈晚社区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引领为根本,以干群协同为保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1296.jpg

2022年夏,持续高温少雨让陈晚社区的稻田面临严峻考验。社区党总支书记陈伟荣迅速带领干部成立抗旱服务队,日夜奋战在立新水库旁。他们争分夺秒安装水泵、疏通沟渠、调配水源,确保每一块稻田都能“喝上水”。陈伟荣坚定地说“水是农业的命脉,保住了水,就保住了乡亲们的希望”。通过错峰轮灌、科学调度,社区成功保障了水稻灌溉,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这场抗旱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自发参与清淤修渠,干群一心成为社区振兴路上的第一抹亮色。

1666.jpg

旱灾过后,陈晚社区将目光投向耕地保护。2023年,村民陈某试图在旱地上违规建房,镇纪委联合社区干部十余次上门宣讲政策,最终说服其复垦土地种红薯。陈晚社区以此为契机,推动全村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通过“田长制”和卫星监测技术严控耕地红线。社区累计复垦撂荒地600余平方米,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亩,荒芜之地重现生机。陈伟荣常说“农田要姓‘农’,良田要种粮”。在他的推动下,耕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土地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

2024年,陈晚社区启动“六小园”建设2.0版,将闲置地改造成小游园、小花园、小水塘。陈晚社区金盆窝自然村因地制宜设计的“感恩亭”“奋斗树”“望乡亭”等景观,巧妙融合移民文化,成为村民休闲与游客打卡的热点。“感恩亭”亭柱上刻着村民感恩生活的语句;“奋斗树”周围设有展示社区奋斗历程的展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社区故事。陈伟荣自豪地说“我们要让每一处景观都讲好村庄的故事,留住乡愁,吸引未来”。如今,社区闲置空地变身景观,旧房拆除后花香四溢,低洼地化作垂柳依依的池塘,环境提升带来“颜值”蜕变,更推动了农旅融合,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径。

11317.jpg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2024年5月,烤烟种植大户陈秀明因劳动力短缺陷入困境。陈伟荣协调县个私协党委,组织40余名党员志愿者深入田间,帮助抹顶打花、除草追肥。陈秀明感慨:“这些‘庄稼人’党员,真是我们的及时雨!”

同时,社区依托烤烟、红薯等特色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党支部牵头整合合作社资源,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和销售渠道。镇、社区两级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烤烟种植、红薯深加工等技术培训。如今,社区烤烟品质显著提升,红薯开发出多种深加工产品,市场反响良好。2024年,社区烤烟种植面积达330余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黄金叶”。

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早在2021年,陈晚社区便启动村道“白改黑”工程,多方争取资金,将400余米的泥泞路升级为沥青路,解决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扰。道路通车当天,村民陈大叔激动地说“这条路,通向了我们的好日子!”基础设施的提升不仅改善了生活品质,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动脉”。

11926.jpg

如今的陈晚社区,正进一步深化“六小园”建设内涵,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也在不断升级中。同时,社区还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鼓励村民对自家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形成家家户户争创美丽庭院的良好氛围,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

“乡村振兴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金盆窝自然村的小游园里,陈伟荣望向远方,目光坚定。这片土地在党建引领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加速绘就。

来源:红网

作者:周林凤 刘季华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8/61/149105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