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永:中药材种植成瑶民增收新 “药方”

红网时刻新闻4月3日讯(通讯员 吴雨晴 陈丽华)眼下正是种植中药材的最佳时节,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近年来,松柏瑶族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优化产业结构,让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瑶民增收的新“药方”。

1253.jpg

走进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村民们正忙着在岗坡地上挖穴、上药、覆土,有条不紊地种植土茯苓。

枇杷所村地处岗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传统农作物种植难度大、收益低,导致大量土地长期闲置。为改变这一现状,近两年,村委会积极对接外地资源,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品种和技术,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新渠道。

1510.jpg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文书王运河介绍,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玉米,经济收入较低。村委会经过两年实地考察,发现当地土质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种植。今年,村委联合几位致富带头人率先试种了一部分中药材,取得了良好效果。明年,村里计划进一步推广,鼓励更多村民参与中药材种植,以提高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种植户欧阳天海在村委会的带领下,率先种起了土茯苓。他种植的白肉糯米型土茯苓,不仅产量高、易管理,而且产值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838.jpg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种植户欧阳天海介绍,土茯苓种植周期约为五年,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他家种植了20多亩土茯苓,预计每亩年收入可达15-20万元。此外,土茯苓从第二年开始产出种苗,到第三年亩均产值可达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除了土茯苓,返乡创业的蒋冬信还探索了天冬的套种模式,通过在木章子树下套种天冬,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一地双收”。

11141.jpg

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枇杷所村种植户蒋冬信说:“天冬种植周期为三年,亩产鲜货约1.2万斤,亩均产值可达5万元。此外,木章子每年都能稳定产出,年收入可达4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11345.jpg

通过多元化种植模式和科学管理,松柏瑶族乡的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目前,松柏瑶族乡已形成了以土茯苓、玉竹、黄精、天冬、槐米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格局,总面积达300余亩,总产值超300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吴雨晴 陈丽华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8/95/148419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