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2日讯(通讯员 程欢 何嘉怡)时值初冬,寒意渐浓,但在道县寿雁镇水源头村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成片的迟菜心已陆续进入采收期,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紧张有序地进行采收、运输,确保能以最新鲜的状态连夜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走进基地,只见绵延的田垄上,一颗颗绿油油的迟菜心长势喜人、青翠欲滴,梢头淡雅的小花悄然绽放。村民们穿梭于田埂之间,熟练地采摘、搬运、装筐,随后送往仓库进行打包装箱。这批蔬菜将在当晚启程,次日便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让广大消费者第一时间品尝到来自道县的“清甜”。
“我们基地种的菜是迟菜心,菜今年种的品质还不错,下批菜就种增城菜心,我们的菜种出去是销往香港、澳门、珠三角。我们这里用工120元左右一天,可以带动他们村民的发展。”永州市穗满鲸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技负责人梁瑞清说道。

迟菜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播种、田间管护到采收、运输,用工量都非常大。该基地的规模化发展,也圆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57岁的唐文英在该基地务工有一段时间了,她对这份“上班族”工作非常满意。
“我们在这里种蔬菜,一个月有2千多块钱一个月,家也看了,活也干了,比出去还好一点,我们就心满意足了。”道县寿雁镇水源头村村民唐文英说道。


近年来,水源头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依托便利的水源条件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党支部积极扶持本地种植能手,同时大力引进农业企业,通过“内育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以优质蔬菜为代表的现代特色农业。这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为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将党组织的引领力切实转化为了推动产业振兴的强大动能。
“我们党支部牵头流转土地,协调用工,在种植两季水稻以后种植蔬菜,目前我们第一批已经种植了150多亩,一共今年计划种植500多亩,可以带动120多名村民就业,预计本生产季将发放劳动报酬超过100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让水源头的‘菜篮子’变成群众的‘钱袋子’。”道县寿雁镇水源头村村支书程青龙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程欢 何嘉怡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