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秋粮丰收,稻谷归仓。在道县广袤的田野里,忙碌的不仅是收割机,还有紧随其后的秸秆打捆机。昔日让人犯愁的秸秆,如今正被高效回收,成为养殖业的“香饽饽”和种植业的“营养被”,走出了一条资源化利用、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在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审章塘村的稻田里,二季晚稻的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一台台秸秆打捆机正开足马力,将散落田间的秸秆“吞”入机腹,随后“吐”出一个个整齐扎实的圆柱形草捆。这些机械化操作大大提升了回收效率,一台打捆机一天就能完成三四十亩地的秸秆回收任务,让秋收后的田野迅速变得整洁有序。
“我们一共投入了30多台打捆机,全天候作业,一天能回收差不多500到600亩左右。回收上来的秸秆,品质好的主要供应给周边的养牛场作为饲料,非常受欢迎。”道县瑶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才庚说道。


回收的秸秆,其最主要的去处便是周边的养牛场,成为了牲畜过冬的重要口粮。此外,秸秆的用途还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种植领域,通过覆盖在土壤表面,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和肥沃土地的作用,特别适用于部分特定蔬菜品种的生态种植。这种多元化的利用方式,让秸秆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广,大力构建‘饲料化、肥料化’为主,其他利用方式为辅的秸秆多元化利用格局。像秸秆覆盖还田这种技术,既生态又实用,是我们重点推广的模式之一。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绿色财富的目标。”道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洪江介绍道。


这一显著成效,标志着全县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秸秆收集、运输、储存和多元化利用体系,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双赢。


来源:红网
作者:尹俊和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