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改革开放40年|创业者唐青松:敢为人先 积极转型的开拓者
红网时刻记者 成文杰 永州报道
“我是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更谈不上考大学了。”1965年,22岁的伍绍刚考入了邵阳学院。1968年从邵阳学院英专毕业后,伍绍刚加入了教书育人的行列,先后担任多所学校的政工处主任、冷水滩市一中校长和永州市四中工会主席等职,于2004年退休。
“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飞跃发展,就教育而言,从‘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领导批准’的推荐制改革为通过高考择优录取,我的很多学生是因为改革开放才获得了考大学、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40年改革开放的红利,也让我们这批‘老人’有了更多的人生追求。”
我国早于1978年改革开放一年恢复高考,开改革之先锋,后融入改革开放大潮,与改革共振、与时代共振、与民意共振。尽管如今大学生已不稀罕,但不可否认的是,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人生出彩更有可能。2017年,教育部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从无缘读大学到读上大学,从读上大学到读好大学,这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不断呈现效果的过程。
“现在高考填志愿比我们当年科学合理多了,信息途径多,公开透明。以我自己为例,当时算得上‘学霸’,总成绩很好,其他科目都是90分以上,只有英语最差才考了65分。偏偏老师指导安排报考的是英语专业,就只考上了专科。”说起自己的高考经历,伍绍刚很是惋惜,“要是当时报考的其他专业就好了。”
“时代在进步,坚定的教育信念,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坚持终身学习的精神都是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助推器。”正如他自己所说,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这一代人有了更多的人生追求,除了坚持所学英语专业,在诗词、音乐、体育等众多课程教学上,伍绍刚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追求,拉得一手好风琴、写得一手好诗词,作为工会主席,他还负责教师福利、思想政治教育、调解教师纠纷等工作。
从教36年,伍绍刚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多次荣获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漫步京华中学校园,在这片曾经的四中校区,伍绍刚陪伴着四中迁入、搬出,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路上,不时有年轻的老师上前打招呼:“伍主席,今天有空来学校里走走。”
退休后,伍绍刚寄情于诗词,从事文艺创作至今,著有《叟韵》《吟兰》等诗集,多首作品刊登于国家级诗词集。“有诗便写,困倦才歇,醒来歌赋则唱些,世界和谐。”这是伍绍刚所作《三棒鼓声频·醉归图》中的一句,细细品味,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成文杰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