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 痴

  大家都喜欢叫我“书痴”,我自己也这样聊以自慰。至于“痴”到什么程度,那得听我说段故事。

  我之所以能成为“书痴”,首先应该感谢我的父亲,他曾经是个中学语文教师。跟在父亲身边的时候,他常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摞又一摞的中外文学名著。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中国有施耐庵、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外国有莎士比亚、雨果、普希金、托尔斯泰……大学毕业后,我在一所县城中学教外语,学校后边我那空空荡荡的“寒舍”里,最显眼的就是书架。教书几年,我已经陆陆续续买了几十本书,闲来无事读读,用以充实我知识领域中的荒野。后来有了家庭,学校照顾我,让我住到靠近校门的一栋宿舍,于是,我先把生活用品搬进新居,心想,那些书籍就分几次慢慢带过去吧,就算是有小偷,也不至于偷书呀!谁知越不想出事就越是出事,有天我上完课后打开原来的住室一看,吓得我顿时慌了手脚:书架上靠我的微薄工资买来的那些“宝贝书籍”早已被洗劫一空。说来也巧,我的一位知心朋友当天就从乡下打来电话,说是在当地农贸市场一个卖面的摊位上发现了盖着我的私章的书籍。他知道我爱书如命,再穷困潦倒也不会卖书,一定是小偷将书劫走后再转到这儿作废书卖掉的,于是特别关照卖面的商贩,要他千万别动这些书籍,接着便给我打了电话。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来不及对朋友说声感谢,便以最快的速度乘车去了那个乡镇,找到那个商贩,出了个好价钱买走了那些书籍,完璧归赵地赎回了被我称为“第二夫人”的“宝贝”。这件事一传开,人们便开始称我为“书痴”了。

  “书痴”确实“痴”得不轻。我一生中很长一段时间是搞教研,因此有机会去一些城市名校取“经”,还可以参加省内外很多教研活动。每逢出差在外办完正事,我并不喜欢游山玩水,唯独爱逛书店。有次在长沙一家大书店,发现一本厚厚的《国际名人辞典》,觉得不错,很想买,但又嫌贵,拿起放下,再拿起又放下,最后还是恋恋不舍地离了书店,但回到家里便立刻追悔莫及,第二年出差再去长沙,终于横下一条心买回了这本好书。记得还有一年,我去成都参加全国外语年会,跟湖南其他几位代表由重庆沿长江顺流而下岳阳,途经三峡景点,几乎所有的乘客都涌上甲板,争先恐后地观赏那风光旖旎的山川美色,我这个“书痴”却一个人缩在船舱里津津有味地读着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原版小说。这次出差,去过不少城市,一个地方买几本书,差不多返程的时候,已经沉甸甸地有二十来本书了,为了减轻自身负担,我干脆从邮局将这些书扎成一包寄了回去。妻子一见从外地汇来的包裹通知单,以为是些地方特产,不禁欣喜若狂,谁知打开一看,又是一摞又一摞的书,只好既通情又嗔怪地连声叹道:“唉,唉,这个‘书痴’呀……”

  慢慢地,慢慢地,读书成了我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爱好和情趣。一天不读书,便不好过日子,觉得枯燥无味。读书使我更好地认识了世界,明辨了是非,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发现了新奇,丰富了生活,后来由爱书、读书发展到写书。读完高尔基的俄文传记,我便有了自己的翻译处女作;读完列宁的精彩演说,我便有了自己的《列宁演讲风格鉴赏》;读完国内外教学法大师的精辟论述,我便有了自己的学导用系列教研成果;读完许多外国原版小说,我便有了自己的翻译集《情窦初开》、《怒海余生》……我在长年累月学以致用的阅读中逐渐明白:一本好书,是良师益友启明星、钥匙武器长明灯。书中自有天外天,书中自有宝中宝,书中自有追梦曲,书中自有创业路。“书痴”几十年来尝够了阅读的种种甜头。

  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退休后从“神州瑶都”搬到湘江之滨,行李书籍电器装了一大车,还有满满一屋子的英语报纸无法处理,我只好行前用半个月时间细读了这些报纸,摘其精华分门别类剪贴成厚厚的三大本,后来编写《英语世界最新博览手册》时,这些资料终于派上了用场,但是还远远不够,非得向自己书架上像卫兵那样站着随时听候传唤的各种书籍求援不可。譬如说,写爱因斯坦这段名人介绍,简历就取自在长沙购买的那本大部头辞典,名言就选自《中外名言佳句精选》,在书中我发现了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二战后一段鲜为人知的预言:“我不知道人类怎样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我确实知道怎样打第四次世界大战,那就是用棍棒和石头。”后来,我甚至还有幸在书架上找到一本惊世骇俗的好书,从中发现了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演说词《关于原子时代的和平》,从而成功地完善了他为限制使用核武器而四处奔走游说的明证。仅仅这么短短的一段名人介绍,就查阅了厚厚的三大本资料。人们都说,我这个“书痴”,倒是“痴而不呆”,还会与时俱进,集思广益,真有点像个“能继承、敢创新”的“书痴”。

  近日,书摊摆到我们小区门口,男女老少,购者云集:一位开着小车而来的年轻男子买走了《辞海》、《周易》、《资治通鉴》;一位老年知识女性买走了四大卷的《史记》;还有几位中年家庭妇女买走了《怎样与异性交往》、《家庭美味烹饪大全》,更有好些少年儿童,拥着父母在选择自己要买的好书,熙熙攘攘,乐乐和和……

  我这个老“书痴”站立其中,不禁开怀大笑:有了这么多现代的新“书痴”,“全民阅读”的好时代来到了……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蓝忠武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5/05/22/224733.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