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累累硕果压枝头——全市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综述


2016年8月,市政府与农发行湖南省分行共同主办项目对接会,农发行永州分行将在5年内为永州脱贫攻坚投放贷款180亿。

  金融兴则经济兴,金融强则百业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金融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四个三”工作部署,着力突出供给、普惠、环境三条主线,以改革补金融短板,以创新谋跨越发展,全市金融业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面建设品质活力永州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

  1、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交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等银行业机构以及太平保险、民生人寿、吉祥人寿、华泰人寿、国泰君安证券等保险证券机构相继入驻永州。至2016年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2家,营业网点643个;证券营业部14家,期货营业部1家;市级保险机构25家,县级保险机构达114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0家。通过改革发展,全市逐步构建起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业竞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新金融元素异军突起、功能互补、层次分明的金融组织体系。

  2、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创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全市主要金融指标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超过1900亿元,是2011年末的2.3倍; 各项贷款余额超过960亿元, 是2011年末的2.4倍;表内新增贷款将达170亿元,是2011年的4.1倍;存贷比将达到51%。直接融资获得突破,引进保险资金10亿元,预计2016年全年直接融资规模超过80亿元。银企、银政合作成效显著,近两年全市银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221个,拟贷金额700亿元,其中2016年签约项目到位资金超过140亿元;市政府先后与省农发行、长沙银行、省交通银行、省国开行等省级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金额超过1200亿元。普惠保险业增速提质,2016年全市保费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6亿元,是2011年的2.2倍。“草根”金融发展迅速,预计至2016年12月末,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额达43亿元,是2011年的8.6倍;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8.5亿元,是2011年的18.6倍。

  3、金融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积极推进金融行政体制改革,在市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地方政府金融工作职能,新设市政府工作部门——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该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在2015年完成各县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基础上,2016年9月26日永州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全市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完成,全省领先。村镇银行建设来势喜人,宁远、道县、蓝山等村镇银行进入筹建阶段,江华、东安等村镇银行正在积极衔接。小额扶贫贷款形成“分贷统还”新模式,2016年全市新增小额扶贫贷款超过20亿元,全省市州排名第一。新田县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得到省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宣传推介。

  4、资本市场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出台鼓励企业挂牌上市扶持政策,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座,组织企业开展专题培训,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主动协调解决企业挂牌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挂牌上市企业的培育,积极鼓励和扶持市内企业通过挂牌上市进行融资。目前,全市共有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3家、省新三板后备企业25家。其中,科力尔电机中小板上市已被证监会正式受理;奔腾文化创意已接到全国股转系统出具的挂牌批复函,成为我市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福嘉综环科技可望在2017年春节前获挂牌批复。新田、江华两个国贫县积极抢抓证监会出台的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其中江华县已引进绿宝石股份等5家新三板企业。

  5、金融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市政府相继出台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金融机构考核奖励、鼓励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金融安全区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已有祁阳、道县等8个县成功创建市级金融安全区,其中江华县、东安县、蓝山县还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以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为契机,各级各部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积极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和专项整治活动,全市非法集资形势总体可控,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大部分信用信息实现共享。《永州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完成编制,《永州市金融志》正在编纂,金融业信用、政策等环境建设不断推进。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金融系统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品质活力永州和打造区域金融高地这一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做好稳定、服务两篇文章,推动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保障金融服务有效供给。通过金融资源的引进和金融服务网点的延伸,积极构建层次分明的银行体系;推动农商行跨区域发展,将永州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推动永州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引导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分支机构建设,创新保险品种,创新业务模式,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提升融资能力;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公司,推动金融中介机构发展。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实体经济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保障重点领域的有效信贷供给,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挖掘有潜力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和扩大优质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立常态化企业上市协调机制,力争企业上市有大的突破;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国有和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债券融资渠道;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服务永州经济建设。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大力推广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保障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探索建立滨江新城金融功能区,打造核心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与永州经济和滨江新城开发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建立起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绿色金融体系。

  ——重视发展普惠金融,补齐金融服务发展短板。深化金融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各县区设立专项信贷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加强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金融科技提高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县域金融,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县域全覆盖;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布局,扩大县域融资总量。引导金融机构设立小微金融专营部门,鼓励产品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严密防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环境持续优化。强化民间融资活动监管,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投向,将存量民间资本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利放贷、暴力催收债务、金融诈骗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民间金融秩序稳定。积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符合地方实际、与中央监管单位相适应、相联动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金融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完善金融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能力。市政府金融办供稿

来源:红网永州站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7/01/09/207658.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