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安花甲党员刘治国:引兴两产业 领富两个村

东安古稀党员刘治国:引兴两产业 领富两个村

刘治国与贫困户席大峦讨论养蜂技术。

  红网东安县分站6月22日讯(记者 刘联波 通讯员 廖湘)东安县花桥镇刘阳村年逾六十的共产党员刘治国,2014年从广东回到家乡定居后,引领群众先后发展起中蜂养殖和药材颠茄种植,两年多时间,使刘阳和相邻的唐家岭两个省级贫困村近三百户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刘治国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自己富了也不忘我们这些村里的贫困百姓,一开始教我们养蜂,又教我们种植药材,销售都不用愁,我们这两个村的人都感激他的恩情,有他在,我们感觉生活都充满了希望!”近日,笔者来到花桥镇刘阳村,向已六十二岁的老人席大峦打听刘治国的家庭住址,得知我们是来采访刘治国的事迹,席大伯就话题大开,满口称赞。

  席大伯原来在广东务工做门卫近三十年,去年初,身患多种疾病回乡,因不能从事正常的体力劳动而为生活发愁。同村的刘治国主动找上门,为席大伯送来蜂种、蜂箱,手把手地传授养蜂技术。仅一年多时间,席大伯养的蜂子就发展到近二十箱,每年依靠养蜂可以增加收入5000元左右,家庭基本开支有了保障,再也无需为生活而担忧。而且通过刘治国的带动,这个组养蜂的贫困户户已经达到7户,养蜂达280箱左右。

  刘治国今年已六十多岁了,他行医一生,在广东开有三家诊所。2014年七月,办完六十寿宴的他决定回归故里,落叶归根。回到熟悉的家里,他见家乡还是省级贫困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他想,虽然我已经富了,吃穿不愁,也老起来了,但是乡亲们还这么贫困,我作为共产党员,也要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刘治国便操起青年时期跟祖父学会养蜂技术,利用刘阳村地处山岭的特点,带领村民们养殖中蜂。仅两年多时间,他就把刘阳和相邻的省级贫困村唐家岭村,变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蜂养殖基地,仅中蜂养殖量就超出三千箱。在2016年,这两个村出产蜂蜜六十多吨,为村民带来收入五百多万元。目前,这两个村已经发展养蜂户110多户,其中80%以上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5年夏天,刘治国带着几位村民在宁远放蜂采蜜时,发现当地种有药材颠茄,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他想,要是把这些药材引进到刘阳村里种植,村里又要多一个产业,村民又可以多一条增收的渠道,那该多好。想到这里,刘治国便私人租车,私人掏钱,为村里的贫困户们免费提供吃住,组织村里的贫困户多次前往宁远县进行考察学习,并将颠茄引进到刘阳村成片种植。

  种植过程中,刘治国不仅指导村民的种植技术,而且为村民们从成都的中华制药厂,签回了保底收购价五点六元一公斤的订单,为村里颠茄成品的销售上了“保险”,让广大种植户吃了“定心丸”。仅去年一年,刘阳村就发展颠茄种植三百多亩,每亩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比种花生、种玉米更划算。今年,刘阳与唐家岭村的贫困户争相种植,目前,两个村颠茄种植面积已超出了一千亩。

  在与刘治国交谈中,笔者问他,年级这么大了,带领大家干事创业还这么有干劲、有激情时,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讲了,精准扶贫就是全党的大事。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虽然年级大了点,也想在有生之年为村里的这些贫困乡亲出点绵薄之力,让他们尽早脱贫,这是我的想法,也是我这个垂死之人的最大希望!”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刘联波 廖湘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7/06/22/200345.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