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唐天宝:要把零陵渔鼓继续传唱下去

红网时刻永州10月18日讯(零陵分站记者 胡纯亮 盘鑫)“改革开放四十年,天翻地覆慨而慷……咚地嗒咚。”10月12日,在永州市零陵区电影管理站80年代的老旧宿舍里,记者见到了零陵渔鼓传承人唐天宝。今年76岁的他看起来略显清瘦,但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身着整洁的衬衫,手里捧着渔鼓词本,正和妻子蒋文军一起演练最新编写的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

零陵渔鼓,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时期,盛行于湖南永州一带,是当地说唱艺术的活化石。2015年,正式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天宝是第四代零陵渔鼓传承人,也是目前零陵渔鼓唯一的省级传承人。

唐天宝的家不大,客厅墙上挂着的多张照片,记录着他多年渔鼓生涯的点点滴滴。在一排陈旧的书架前,他向我们展示了厚厚一叠渔鼓词本。翻开词本,从最开始的手抄版到如今的打印版,几十年的光阴悄悄从指尖划过。

谈起多年前与渔鼓结缘的经历,唐天宝仍然记忆清晰。“我从小就没了娘,有个叔叔在外面唱渔鼓,很小就模仿叔叔唱戏里的段子。15岁正式拜艺人王赛雀为师,并开始创作。”从此,渔鼓伴随他走过六十年多风风雨雨,至今未曾中断创作,唐天宝告诉记者,他是写了一生,唱了一生,也累了一生。

为搜集渔鼓素材,唐天宝靠双脚走遍老零陵县的74个乡镇,磨破的鞋不计其数。有时候,为写好一首词,苦思冥想,整夜失眠。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说当兵》《十唱农业现代化》《走进新时代》等一篇篇刻着时代烙印的优秀渔鼓作品,先后登上了地区、市、省级演出舞台,并多次获得省、市大奖。

为给观众带来有吸引力的渔鼓表演,唐天宝在每次巡回演出前,都会更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并精心排练。唐天宝说,高峰期曾一年演出340余场,在那个物质文化匮乏的时代,唐天宝和他的渔鼓,成了很多乡村老百姓心灵的慰藉。

目前,唐天宝思考的最多的还是零陵渔鼓的传承问题。“我带过300多名徒弟,但除了我和我的爱人,现在知晓这门艺术的,只有不到数十人。” 由于渔鼓演出报酬低廉,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看到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他和妻子表现出一丝忧虑。

近年来,零陵区加大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的传承和保护力度,“一方面积极拓展渔鼓市场,另一方面加大对零陵渔鼓的支持力度,推动渔鼓进校园等活动。”

尽管年事已高,如今,唐天宝依然坚持每周去附近的渔鼓传承基地神仙岭小学给孩子们上一堂渔鼓课程。

“我现在也老了,唱不动了,但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继续把渔鼓传唱下去,只要还有一个爱好者,我就愿意手把手去教他们,我不希望这门艺术在我们这一代消亡!”唐天宝颇为动情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胡纯亮 盘鑫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10/18/67740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