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12月11日讯(零陵分站记者 杨坤 盘鑫 通讯员 何瑶良)零陵区凼底乡江边村是2014年确定的省级贫困村,也是一个“软弱涣散”村。近年来,江边村通过党建引领、压实责任、树立典型“三步走”工作方式,让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增长到5万元,截至2018年11月,江边村共脱贫出列103户373人,贫困发生率低于0.6%,年底前有望整村脱贫出列。
党建引领促扶贫
江边村村支两委和扶贫后盾单位始终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狠抓村支两委、党员干部、工作队员素质提升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各种扶贫政策,加强党建扶贫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加强对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做好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教育贫困户自愿脱贫致富,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敢于担当,以坚定的信心必胜的决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年共发放粘贴学习宣传资料3000余份,培训村支两委干部党员组长20余次,整改党建领域和扶贫领域问题200余次,按党建要求年底配齐配全村支两委干部,加强队党的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全面完成好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建设。
压实责任打基础
为了让扶贫政策精准实施,2017年,该村重新对108户贫困户档案资料认真进行核实,确认信息的精准性和“四个一致”的要求,并对帮扶人存在的一些责任不实、作风不严、工作措施不力、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全面进行整改落实。同时,对照2018年工作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产业,改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解决农田生产灌溉用水难题,修好通组路,实施村自来水工程,投资42万元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为村里集体经济带来5万元收入;修建硬化江边村6-8组、杳塘1组通组公路2公里,维修双牌一支渠水渠5公里,房屋改造12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年底大约400户实施安装自来水工程;村里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外出务工,稳定脱贫户和增加未脱贫户的收入。
突出重点树典型
劳务输出是见效最快、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贫困户刘桂云一家7口人,因不懂技术导致家境困难,2014被评为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人谭景江的引导帮助下,通过免费职校培训学得了一技之长,她本人及家中4人外出务工,仅此一项家庭月平均收入达到1万多元,2017年在家建设自己的新房,当帮扶队员问起要不要申请危房补助时他说:“我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不需要帮助,要帮就帮助那些比我更困难的人!”,刘桂云通过勤劳务工成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村民看到刘桂云致富了,纷纷要参加培训学习技能。
扶贫工作队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对有意愿有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再引导、介绍到外地务工。2017年,江边村全村在外工人员72户145人,72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3400元。对于没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户,该村组织贫困户到乡镇集中进行种养技术培训,通过合作社帮助贫困户销售收购农产品,对贫困户的农产品实行保底收购,全村共有40户发展了种养殖业。通过以上两项帮扶措施,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杨坤 盘鑫 何瑶良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