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民不脱贫,我就不脱岗!”——小记“80后”研究生扶贫队长欧健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杨丁香

位于瑶山深处、岭东岭西交界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新大山口村,是全县出名的穷山村。2016年,江华县委宣传部干部欧健,受命来到这里驻村扶贫。连续近三年,这个“80后”研究生扶贫队长,克服从未从事过农村工作等重重困难,走进新大山口村的每家农户,千方百计帮助大伙脱贫,带领昔日村情复杂、脱贫攻坚难度极大的村将在今年年底胜利脱贫摘帽。

123.jpg

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多亏有了欧书记,我们才能在好政策的引领下,过上现在的好日子。”12月17日,在新山口村,得到脱贫户们交口称赞的欧书记,正是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欧健。

1.73米身材、五官俊朗的欧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端庄稳重、温文尔雅。他是江华本地人,出生于工人家庭的他,2012年从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作为人才引进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担任办公室主任。

新大山口村由原来的大山口、新寨、枫木坪三个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164人,贫困人口478人,其中枫木坪属于高寒地区,大山口属于草岭水库移民村,新寨村好多村民连官话都不会讲,只会讲平地瑶话,思想观念非常落后。长期以来,这里的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或在家从事养殖业为生,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根本挣不了多少钱,有的家庭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村集体更是处于负债状态,是一个全县出名的穷山村。2016年,县委宣传部响应上级号召,决定派一名同志到新大山口村驻村扶贫,出任“第一书记”。

然而,新大山口最远的枫木坪村距县城有70多公里,其中有8公里的路程一边是随时山体滑坡的大山,另一边是无栏杆的万丈悬崖,开车需一个多小时,住在半山腰的几户贫困户还要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路远山陡暂且不说,村子十分偏僻,村民居住又很分散。“派谁去呢?如果让自愿报名,谁又会愿意到这穷山沟去扶贫呀?”正在部领导为此事感到头疼之际,负责部里办公室工作的欧健敲开了部长办公室的门,自愿去新大山口村扶贫:“我学历最高,年纪最轻,就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挑战自己!”就这样,从未在农村生活也没有从事农村工作的欧健拿着铺盖行李来到了扶贫点新大山口村。

进村工作后,欧健很快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份工作的难度。首先是不能回家。“规定很严格,必须住在村里,不能早出晚回。”实际上,即便规定没这么严格,欧健也无法每天回家。他所在的新大山口村有107户478名贫困户,分布在大约 15个村民组,其中枫木坪2个村民组地处深山老林,去一趟要翻山越岭花上大半天时间。

而村民们看到县里派来这样一个外表斯文的“书生干部”,都不以为然。有人甚至说:“一个书生,能干什么?还是趁早打道回府,免得在这里吃苦出洋相,犯不着。”

“我对扶贫可说是干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只好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说到扶贫,欧健双手一摊:“领导信任我,把我放到扶贫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当‘主角’,我就要唱好扶贫这场‘戏’,干出点名堂来,不使领导失望。”朴实无华的语言透出的是一种不服输的劲儿。

为了摸清底子,欧健和队友一头扎进走访之中。“我们要确认需要帮扶的人员名单,分析他们的致贫原因,这需要一家一户上门走访。”一座座青山上,一条条田埂上很快留下了欧健的脚印,有时候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村部,中午就吃饼干面包充饥。“有时候忙得真的连吃饭都顾不上,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不到半年,欧健的体重下降了10斤,皮肤黑得让家人和同事不敢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脚板子丈量出通往成功的路。经过认真走访与调查,全村10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已经刻进了欧健的脑子里。

风雨兼程,只为贫困户搬出大山

“做梦也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而且还是楼房。”一说起新房子和新生活,年近70岁的宋球成和老伴就笑得合不拢嘴。

枫木坪是新大山口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交通极端落后,村民出山的道路只有一条几十年前集资修建的不到两米宽的路。还有近二十户贫困户住在高寒山区上面,自然条件恶劣,且大多数是危房。 “一边是陡峭的石壁,另一面是看不到底的深渊,真的担心一不小心就再也回不来了!”谈到上枫木坪的情景,欧健的话真切而悲凉。

欧健下了狠心:“一定要让枫木坪的贫困村民出山有通道,住处有保障!”为此,他几次跑到县上,为扩建道路找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为枫木坪村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到处奔忙。为安置点选址立项、争取资金、落实招投标在各职能部门间奔波。

在欧健的努力下,占地5亩的新大山口村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经过近两年的紧张施工于2018年10月初拔地而起并通过验收。20套装修完毕的商品房组成的崭新居民区,水、电、路设施完善,还有绿化带和停车场。白墙青瓦,独领风骚,同周边的秀丽风景相得益彰。

如今,从大山口村委会通往枫木坪的8公里村道,已经由原来的2米宽扩建到现在的4.5米宽。枫木坪18户贫困户均已住进了涛圩镇宽敞明亮的易地搬迁安置房里。

呕心沥血,对症下药咬定精准扶贫

生活条件的改善仅仅是脱贫的一部分,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才是精准脱贫的关键。欧健将目光盯住了新大山口村那大片荒山林地,他心中盘算着一个计划:寻找一家老板流转村里的荒山,种植茶叶,成立专业合作社,这样既能帮村民增收,又可发展集体经济,可谓一箭双雕。2017年的春节还没过完,欧健便开始行动,他径直来到从新大山口村走出去在县城创业的彭老板家。一番恳谈,彭老板被欧健为乡亲们谋福祉的精神所感动,欣然同意出资,以每年5.76万元的租金流转村里960亩荒山种植茶叶,成立了瑶硒和祥芸现代农业合作社。目前,茶场流转已带动全村47户198人脱贫。

除了茶场,村里还先后建起了冰爽山泉、维雅阁家具厂、特雅慧门业等工厂,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打工的愿望。“帮茶场做事,每天有70块钱,家里老人小孩也可以照看。蛮好!”贫困户赵余秀满意地说。

针对每家农户自身的情况及优势,他又很快制订出了新大山口村“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的扶贫细则。

“守着几亩薄田种稻谷,不知道怎样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建档立卡贫困户宋华稳的想法也反映了村里贫困户的普遍想法。 “授人予鱼建议改成: “授人以渔” 错别字系统标注,不如授人予渔建议改成: “授人以渔” 错别字系统标注。”新大山口村毗邻草岭水库,田地平整,水源丰富。发展香芋种植是不错的选择。为此,2017年,欧健多次带着贫困户到江永县各香芋种植点学习取经。并鼓励贫困户宋华稳种植香芋30余亩,当年宋华稳仅种植香芋纯收入10万余元,一举脱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全村发展香芋种植450余亩。

“欧书记在不,我就想找他喝一杯!”这位敦实黝黑的汉子叫廖诗猛,去年在欧健的帮助下,试着种植黄金百香果10余亩,当年就获得了5万余元的纯收入。今年,他大刀阔斧地与村里廖书任合伙以每亩300元的租金承包了村里110亩荒地扩种百香果,准备大干一场。

欧健的几招“扶贫拳”打下来,让村民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个书呆子样的城里娃还真有两把刷子,点子还不少呢。”村民们碰到他,都尊敬地喊他“欧书记”。

担当作为,村民不脱贫,我就不脱岗

“我做事情不为名不为利,只是想为乡亲们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而且力争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有头有尾,有模有样!”谈到今年新大山口村整村出列后,有什么打算时,欧健表示,“目前全村还有6户18人不能脱贫,他们不脱贫,我就不脱岗!”

掷地有声的言语体现一个基层党员的担当作为!三年来,欧健为了扶贫工作,吃住在村,经常白天走访贫困户,晚上整理资料。因为扶贫工作忙,连续一个月不回家的时候都经常有。正因为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却使欧健面对半身不遂的母亲时常有歉疚。

201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加班的欧健,接到哥哥的电话,母亲突然晕倒,要迅速送医院。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仿佛是天涯海角。开车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住进了ICU。医生诊断为脑溢血,生命垂危。在医院守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欧健接到县里部门要到村里考察道路硬化的电话。“这是村里百姓急切盼望的事,我不能不去呀!”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欧健含泪将深陷昏迷的母亲托付给了哥哥,驱车赶回了新大山口村。经过抢救,母亲在一个星期后醒来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

“扶贫是门大学问,能够学到书本上很多学不到的东西,更是一座磨练自己意志的大熔炉,我要多锻造锤炼,淬火成钢。” 临别时,欧健满怀信心地说。笔者深信,这个80后年轻人一定会做到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丁香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12/18/431843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