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榜样丨谢红军: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1230938_chenchao_1574855133176.jpg

谢红军与身后的红军墓

初冬,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红军村翠绿依旧,竹木掩映之下,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墓碑格外醒目,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站在墓前,正用没有手掌的双臂给坟头除草。他就是谢红军,这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

墓里的人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对此他一无所知。但谢家三代已默默守护这座红军墓85载,只因谢红军爷爷当年的一句承诺。

爷爷的承诺

1934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谢红军的爷爷谢忠芝打开房门时,看见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小路上,走进来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肩上还扛一把长筒子枪。

其中一位军人向谢忠芝走来,并询问是否可以借用他家的灶台生火做饭。谢忠芝听说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就把他们领进家。其中有一名红军因伤病无法前行,为了追赶大部队,这一队红军只好临时留下伤员,将其托付给了谢忠芝。五天后,那名受伤的红军去世了。

“爷爷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一直心怀愧疚。”谢红军说,爷爷谢忠芝将这位红军埋葬在家对面的山头,每年清明节都会去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交代父亲谢臣明,要他和后代一定坚持守墓。

父亲的遗言

无名红军烈士墓距离谢红军家直线距离不到300米,但实际走过去,约一公里,耗时约半小时。去往墓地的道路被一些小树枝和杂草覆盖着,常年只有谢红军一人走动。

墓地被一圈石头包围,唯一的标识只有墓碑上刻着的“无名红军烈士墓”,落款“东安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4月5日立”。四周竹林围绕,显得格外寂静。

谢红军说,这块石碑是当地政府重修墓地时立的。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扫墓时,这里只有一个坟头,父亲在河里捡了块石头立在一旁作墓碑。

谢红军回忆道,从四五岁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后两三天,父亲都会带他去扫墓,拔拔坟头上的杂草,偶尔还会跟他讲爷爷和红军的故事。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自己当年未实现的红军梦,谢臣明还将儿子取名为谢红军、谢满军。1995年,父亲谢臣明去世,留下的唯一遗言就是,让子女一定要为无名红军烈士墓守墓。

“父亲为红军守了一辈子墓,不能在我这儿断掉。”让谢红军几十年坚持下来的,正是因为受父亲谢臣明的影响。

后代的坚守

由于交通不便,近些年村里的人慢慢迁出,谢红军的弟妹们也陆续长大成人,弟弟们成家后,搬到山外居住,妹妹们也相继出嫁,只有谢红军一人带着父亲的遗言,爷爷许下的承诺,留在了村子里,住在父亲留下的木板房里。

走进谢红军的房间,地上有些凹凸不平,房间里很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一台液晶电视,是弟弟送的。在他的房间里,仍然珍藏着这位无名红军的遗物:一把梭镖,一个水壶。

初中毕业后的谢红军,就一直待在家里种田。17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谢红军在鱼塘炸鱼时发生了意外,失去了双手。双手残疾的谢红军至今没有结婚,他在1991年与1992年期间,从县医院收养了两个被遗弃的女童,“现在,她们都在外地务工,每年过年回家一次,也很孝顺,会给我买一些衣服和生活费。”

谢红军是东安县扶贫对象,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县山里毛竹经营分配以及残误费。他常年一人待在深山中,生活虽然清贫,却无比满足。他在房子后面种植了豆角、南瓜等蔬菜,养了鸭、鸡,还有一条狗。更让他欣慰的是,近年来,红军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有些游客会来这里上坟祭拜。”

作为第三代守墓人,谢红军今年已经57岁,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执着和坚守,他说:“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牺牲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我们不能忘了他。我会一直坚持到我走不动为止。”在谢红军的影响下,两个女儿表示,她们将把祖上三代人的坚守延续下去,继续为红军守墓。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刘思宁 刘联波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