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陵文旅丛书》| 零陵渔鼓

就像所有的渔鼓都源于唐代的历史一样,零陵渔鼓的生根发芽、开花 结果,也豪无例外地源于道情这颗历史的种子。明末时期,零陵城内只要 有人去世,就会请来道士施法布道叙道情。那时候,那些可爱的道士,就 会手持长两尺有余、一端蒙皮的竹筒,边击边唱,为死者超度,但所唱的内容却比较单一,一般唱的都是一些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这种简单的说唱,就被民间称为打渔鼓、唱渔鼓。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最早的渔鼓形式,又在无形中彰显了一种道教色彩,也可以说是湘南地区另一种道教文化的传承。

????_20191225104353.jpg

“零陵渔鼓”传承人唐天宝夫妻渔鼓表演 / 唐浪摄。

因为渔鼓道具制作工艺比较简单,许多人就自制渔鼓,利用田间劳作 短暂休息时间或在茶余饭后学唱渔鼓,所唱内容也不再包含宗教色彩,想到什么就唱什么,随意性很强。到了清初时期,唱渔鼓不再是道士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样一种民间演唱形式。渔鼓受到喜爱的程度,就好比现在的人都热衷于唱流行歌曲一样,谁都想哼唱几句,谁都能哼唱几句。 尤其是民国以后,更有一些人居然将唱渔鼓当作了一种职业,他们背着渔鼓和胡琴走街串巷,唱一些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段子,换取一点零碎的钱物,用以谋生。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在零陵,渔鼓传唱越来越流行,那些渔鼓艺人一个个都成了当时另一种“流行歌手”,虽然他们只是一个个“下里巴人”,但他们最大的功绩,就是让零陵渔鼓从此定型,然后像田间地头的野草野花一样蓬勃生长。

零陵渔鼓的表达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和表演结合。这是零陵渔鼓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它们让零陵渔鼓成为一种文化生灵。

如果要说到唱腔,零陵渔鼓唱腔的最大特色,就是由一首曲调反复演唱的单曲体组成的徽调式,曲体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其演唱灵活多变,一人可唱多种人物,有说有唱,既可在叙事中抒情,也可在抒情中叙事。

零陵渔鼓的唱腔起初虽然只是一种曲调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可是,后来的艺人们却根据曲目情节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异同,将渔鼓腔、小调、戏曲腔融于其中,使其唱腔变得更丰厚更具多元性。

零陵渔鼓的主奏乐器为渔鼓筒,后用二胡、三弦、月琴、大筒、碗、 碟等伴奏。更有趣的是,本来土得掉渣的零陵渔鼓,现在居然也洋气起来了,在伴奏乐中又融入了电声乐。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当不少传统文化 在守旧中更新容颜的时候,素面朝天的零陵渔鼓化点淡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就像村姑稍稍打扮一下也很美。

就像祁东渔鼓始终使用的是祁东土话一样,零陵渔鼓也始终保持着零陵的方言土语。这样的语言特色,就像一个特定的地方种植出来的庄稼水果一样,一吃就能吃出这个地方的特殊味道来,换一个地方去种植 就会变味。

这让我们不难想到,虽然所有的庄稼水果都可以改良和移植,但一个 地方的土壤,还是无法不顽强地直接决定着那个地方的民间生态属性,任何他乡异地都无法复制。比如,零陵渔鼓跌宕起伏的旋律中,行腔就极具跳跃性,到了高腔部分,艺人往往会使用假嗓或将真假声糅合,让唱腔更富有层次感和照应性。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一池清水边,真实的人像和虚幻的倒影既具有分离感又更具有黏合性,人一走,影子就自然消散了。

来源:红网

作者:凌鹰

编辑:蒋先昭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12/30/644272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