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第二天,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张京华教授被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和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集中报道。在节目中,张京华教授大力推介和宣传了永州的摩崖石刻资源。
9月19日上午9时51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对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进行了报道。在长达2分15秒的报道中,张京华教授向观众介绍了本次“拓片展”中最重要的作品:由唐代道州刺史元结撰文,鲁国公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
张京华教授介绍道:“《大唐中兴颂》处理大气、雍容华贵,是气派,甚至于是威武。它的主题叫‘中兴颂’,历朝历代大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国家富强,民族中兴。”据悉,之所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选择在9月18日开幕,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一起观赏石刻中兴,翘首复兴时刻。
90年前的“9·18”被中国人民视为“国耻日”,如今9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百年华诞,“9·18”这个日子,除了再次让我们警醒外,也让我们更加憧憬新中国的百年辉煌和民族复兴!于是就有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型展览“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本次展览将为期一个月,近60件(套)从唐代至近代的永州摩崖石刻拓片悉数亮相。展览将持续至10月17日,横跨中秋、国庆两个假期。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民安国定,摩崖颂中兴”以历史为主线,重点展陈《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等石刻拓片;
第二部分“地缘人彰,山水绿潇湘”以人文为主题,重点展陈历代名家大师在永州留下的珍贵墨宝。
湖南永州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自古文风鼎盛,迁客骚人,往来者众。摩崖石刻是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打卡”永州“千年打卡胜地”的实物标识。现存古摩崖石刻2000余方,数量之多,品味之高,为全国罕见。
永州摩崖石刻兴盛于唐代,历经宋代流衍、明代追摹和清代考据的千年积累,形成了浯溪碑林,阳华岩、朝阳岩、玉琯岩、月岩、淡岩、月陂亭等近50处摩崖石刻景观群,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家,呈现出历代诗文同处一崖的独特文化现象。可以这样说,张京华教授在央视的解读和介绍让更多人了解到隐藏在摩崖石刻背后的内涵与意义,唤起了更多人对于古典和文明的思考与传承。
9月19日晚10点,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沉浸式“自然学堂”开课,张京华教授将摩崖石刻拓片带上了《天天向上》舞台的现场,让观众亲身感受古人的艺术结晶,重点讲述了周敦颐在淡岩的题名和“我心非石”榜书作品中蕴含的雅致而有品味的故事。
在节目中,张京华教授分享了自己为何来到永州、接触摩崖石刻研究领域的缘由。他说:自己是学历史的,看了很多古书,知道永州的历史文化堆积很丰富,有舜帝南巡、濂溪故里、潇湘八景、摩崖石刻。唐史上有种说法叫“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永州有很好的表现。而且永州的自然环境也不错,永州在潇湘二水之会,湘水和潇水是古代公认的天下第一清澈江川,潇湘八景是古代东亚共同的最高审美标准,永州是真正吉祥的、宜居的风水宝地。
随后在节目中张京华教授又介绍了历史上来永州“打卡”的古圣先贤,还回答了现场关于“永州摩崖石刻必打卡的是哪几个?”的提问,他回答道:“永州浯溪碑林号称南国最大露天碑林。其中三幅石刻最值得注意,就是《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
最后张京华教授对现场展示的淡岩周敦颐题名和东安县沉香庵“我心非石”榜书作了解读,在介绍周敦颐淡岩题名时,他说“这幅石刻的作者是著名文章《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周敦颐是宋明理学鼻祖,也是湖湘学派的鼻祖,后人尊称为濂溪先生。我们说‘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看到这幅亲笔真迹,我们就可以跟濂溪先生对话了。”在介绍沉香庵佚名榜书石刻“我心非石”拓片时,又为观众讲述了一个还原背景的故事。他说:“这幅拓片的书法风格,大气、端庄、温润,但是有一个小小谜团。石刻没有署名,而且石刻的内容也没有作者自己的话,只是引用了《诗经》中的名句,那么它的作者是什么身份呢?谜底可能在《诗经》的下一句‘我心非石,不可转也’。《诗经》这首诗作者的身份是女性,男性不可能用这个口吻。那么就可以推测:有一位女生,能读书写字,但父母逼嫁,没有办法就到了沉香庵。家里再三劝说,女生就写了这句话,摩崖以明志。我的心如果是石头,洪水来了就会咕噜咕噜转,越转越圆滑;我的心不是石头,你们是转不动的。都请回吧,什么都别说了。说明这幅石刻的作者聪慧、温婉,而且有书法天赋。”在本期《天天向上》自然学堂中,张京华教授为现场观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摩崖石刻的相关知识,推介了永州摩崖石刻资源。
据悉,张京华教授来到永州“教书育人做研究”已满十八年,一直投身于永州摩崖石刻领域的研究、宣传与推介中。早在2006年,就开始对永州摩崖石刻资源进行整理与发掘,期间和同事、学生一起出版了大量著作和论文。
还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开辟了“摩崖石刻研究”专栏,策划了相关学术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推进。更在国学研究院聘请专任教师,开设了面向本科学生的“碑拓入门”“摩崖石刻田野考察”“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的体系化课程,为摩崖石刻研究领域培养生力军和后备人才。
2018年11月19日,张京华教授与同事在《光明日报》发表《元结与摩崖文学》一文,首次提出“摩崖文学”的学术概念。
2019年2月19日,《湖南日报》以《跨越千年的情缘——张京华与永州摩崖石刻》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0年10月30日,“国学院摩崖石刻研究团队”挂牌成立。
10月28日,研究团队系列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出。
2021年7月5日,张京华教授《灿烂金石 清夺湘流》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出。
2021年8月,团队成员李花蕾副研究馆员《湖南两宋摩崖石刻考释》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1年9月18日,“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张京华教授与国学研究院相关老师亦参与了展览立项论证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当谈及张京华教授对于永州摩崖石刻研究领域的前景展望时,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诸如永州摩崖石刻这样的优质资源和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能够走出去,让“永州之野产异蛇”变更为“永州之野有摩崖”。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湖南科技学院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