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安:非遗美食助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10922211802.jpg

红网时刻9月23日讯(通讯员 倪小玲 谢助民)9月22日,在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安县大盛镇老街农贸市场内,百年老店“蒋氏月饼”第四代传承人陈梅秀喜笑颜开,中秋期间经盘点,“蒋氏月饼”百年老店一个半月来,共卖出月饼近2万个,纯收入6万余元。

“明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将扩大产能,满足群众对非遗美食网红月饼的需求,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事业。”陈梅秀表示。

大盛月饼制作技艺是湖南永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受邵阳永州当地老百姓喜爱的美食类非遗。该镇有近十家月饼手工作坊,其中百年老店“蒋氏月饼”最具盛名,其传统工艺、古法配方、匠人精神,以及月饼背后蕴含的非遗文化内涵,是“蒋氏月饼”历经岁月洗礼传承至今的秘诀。

它是当地人传承多年的味觉记忆。中秋节前后,走在街头,经常能看到店内客商盈门,足见“蒋氏月饼”的不俗魅力。

有人问,月饼到处有卖,为何偏偏“蒋氏月饼”做成了非遗美食网红,广受欢迎?“蒋氏月饼”第四代传承人蒋金焱、陈梅秀夫妇给出了答案。

微信图片_20210922211811.jpg

“蒋氏月饼”创办于清朝末年,历经四代,如今传到蒋金焱、陈梅秀夫妇手中。夫妻俩耐住性子,用心做饼,守住了“大盛月饼”非遗美食的传统味道。

“芝麻、花生、米糖、红糖、食用油、清水,我们的用料普通,讲究不将就。一斤面粉搭配多少配料,都有计算方法,和面、打馅、擀皮、包馅、手工压型、印字、烘烤多个步骤环环相扣,很多看似简单的细节,都考量着打饼师傅多年的经验和智慧。”蒋金焱介绍。

“正因为手工制作,面底子软硬适中,力道均匀,做出的饼皮酥香中不失嚼劲,这是机器饼皮怎么都做不出来的。精心制作的月饼,香气扑鼻,甜而不腻、备受市场青睐。”蒋金焱表示,为了把月饼做到极致,他们一家人一个中秋最多也就做2万个左右月饼。

口口相传,“蒋氏月饼”成了网红,许多外地客人驱车前来购买,还把它带到了全国各地和海外。

“传承经典,注重创新”,蒋金焱说,互联网时代,百年老店也必须把握大势,引入互联网销售新模式。同时,调整配方,开发出新口味月饼,以适应休闲养生、绿色健康,努力让“网红”变成“常红”。

如今的“蒋氏月饼”,已从单纯的月饼作坊,升级为一家兼具传统与现代工艺的美食微型工厂,在永州邵阳有着不俗的影响,还带动了6家手工作坊加入到生产链条中来,帮助从业人员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10922211819.jpg

蒋金焱夫妇表示,非遗美食产品线上销售是大势所趋,既扩大产能,提高品牌影响力,又能为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带来更多的收益,有利于提升非遗美食文化的知名度,以匠心致初心,助推乡村振兴。

大盛镇文化站长唐运贵表示,“蒋氏月饼”始终坚守“匠心做事、用心做饼”的初心,传承非遗文化和乡愁记忆。随着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得益于“市级非遗”的招牌,大盛月饼的产量和销量逐年增长,全镇今年中秋预计能卖出10多万个月饼,以“蒋氏月饼”为代表的大盛月饼已经成为大盛镇非遗美食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东安县共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23项,其中市级以上美食类非遗项目有大盛月饼、东安鸡、橙子糖、乌饭、水岭羊肉、山口铺豆腐制作技艺等。东安县全面加强保护、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扶持传承人传技授艺,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和实训课堂,培养传统工艺非遗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倪小玲 谢助民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1/09/23/101892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