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30日讯(通讯员 廖道主 黄大国)今年以来,双牌县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试点,主动承接全省“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对接”改革试点任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县慈善志愿者协会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乡村振兴兜底保障工作评估,不仅全面了解了全县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为确定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费发放标准提供依据,更对各乡镇低保家庭收入核算是否准确、对象认定是否精准、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单个保”政策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了核实,为各乡镇乡村振兴考核兜底保障工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在瑶山深处的林江小学,有一对兄弟,哥哥叫小坤,弟弟叫小毅。妈妈离婚出走后再也没有回来,爸爸身患绝症两年后便离开了人世,那年哥哥才9岁,弟弟6岁,平日里依靠低保金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助金维持基本生活。
炎热的七月,县慈善志愿者协会的社工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时,来到林江村入户走访,听说了兄弟俩的困难情况后,便前往林江小学找到了他们,为他们送去衣服等物资。哥哥见有人来了,躲得远远的。志愿者俯身给弟弟穿上新衣新鞋,摸着他的头说:“未来的路很遥远,你要好好学习,跟哥哥俩勇敢地走下去。”弟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天真的模样令志愿者心酸不已。县慈善志愿者协会联系了深圳“爱的传递”慈善助学协会,采取“1+1”结对资助的模式,为兄弟俩联系了爱心资助人士,每学期提供助学金,一直到大学毕业。爱心人士还付清了兄弟俩几年来欠学校的伙食费5800元。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阳明山村,这个女孩叫唐延晶,今年上六年级,爸爸多年在外不归家,妈妈住在尚仁里精神病院,爷爷无法劳作,一家就靠着奶奶瘦小的肩膀支撑着。11月初,阳明山久违地下起了雨,刚刚参加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评估的志愿者们冒雨前往学校,看望唐延晶,并为她送去助学金。奶奶正准备接孩子放学,看到志愿者来,拉着大家的手不住地感谢,女孩则紧紧攥着助学金,笑得分外开心。不知何时,窗外的雨停了,看着这份笑容,志愿者们心里暖暖的。
这不是故事,而是双牌县慈善志愿者协会参与政府救助的两个真实的画面,而这样暖心的故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县慈善志愿者协会已经走遍了全县114个村的各个角落,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核查,今年以来共为105名遭遇特殊困难的救助对象家庭子女联系了爱心人士进行资助,同时有针对性地为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困难学生开展温馨关怀、心理辅导等服务。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既减轻了政府部门人手不足的工作压力,同时又培育发展壮大了本地救助类社会组织,提升了社会组织承接民政服务类项目的能力,培养了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缓解了社会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经费不足的难题,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双赢”,实现了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广泛募集了社会资金、帮扶了困难群众、保护了弱势群体、传递了社会关爱。
来源:红网
作者:廖道主 黄大国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