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打卡胜地丨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绿——李曾伯永州打卡记

打卡时间:宋淳祐十年(1250年)、宝祐六年(1258年)

打卡地点:零陵、祁阳

b58f8c5494eef01fd89b8446eafe9925bd317da2_副本.jpg

李曾伯画像(资料图片)

李曾伯浯溪题刻拓片_副本.jpg

李曾伯浯溪题刻拓片

李曾伯《可斋续藁后》卷十《入祁阳县界即事》 副本_副本.jpg

《可斋续藁后》卷十《入祁阳县界即事》

李曾伯《可斋续藁后》卷十《过永州道间》《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_副本.jpg

《可斋续藁后》卷十《过永州道间》《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中秋节临近之际,一个男孩出生于浙江嘉兴某官僚家庭。追根溯源,他的家庭背景颇为显赫。

曾祖李浦,北宋怀州人,卒后赠龙图阁直学士;祖父李邦彦,官至尚书左丞,后进太宰。遗憾的是,身为宰相却无所建树,只懂得阿谀奉承,面对金军侵宋,居然束手无策,人称“浪子宰相”。

奇怪的是,其父名不可考,官不可考。从他的诗文记载来看,其父曾在荆蜀之地做官,对他的影响很大。

他出生在官宦世家,曾祖和祖父的事迹在《宋史》里面均有记载,父亲也曾多地为官,但他不是靠恩荫入仕,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被主官招入幕府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居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谁知道他于何年何月通过什么手段进入南宋干部队伍的。

此外,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文集中请辞甚多,每次升迁之际都上奏请勉,好像很不情愿当大官,是被赶着鸭子上架的。但是,无论皇帝把他放到哪里,他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他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他既能写诗填词、指点江山,又能率兵卫国、挥剑御敌。

他一生从军,任责边疆,七次担任制置使,修筑了泰州、寿春、泗州、静江、襄樊、潭州等一大批城池,巩固了当地边防。

他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殚精竭虑为国分忧,不辞劳累建言献策。

他曾疏奏三事:答天心,重地势,协人谋。

他也曾建议:边饷贵于广积,将材贵于素储,赏与不可以不精,战士不可以不恤……所提建议,能切中时弊,为士大夫中之少见,是为真正的国之栋梁。

他,就是南宋名臣、著名诗人词家李曾伯。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开禧二年(1206年),刚满九岁的李曾伯离开了家乡,追随为官的父亲辗转湖北安陆。时值宋金争战,宋人屡尝败绩。在金兵的追剿下,父亲阴沉的脸庞和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深深地印在了李曾伯年幼的脑海中,扎进了他那颗幼小的心灵。

后来,他又追随父亲去了四川,耳濡目染的尽是外来的入侵和民族的苦难。而他骨子里的那份爱国基因,也逐渐被点燃成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在李曾伯看来,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每个人都该站出来为君分忧,为国赴难。

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三十二岁的李曾伯由儒林郎改差知襄阳府襄阳县,主管劝农营田公事。嘉熙元年(1237年),为沿江制置司参议。三年后,升朝请大夫。淳祐二年(1242年),四十四岁的李曾伯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成为一方诸侯。

淳祐四年(1244年),李曾伯升职。《宋史》载曰:“四年春正月,李曾伯宝章阁直学士,依旧淮东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这一年,蒙古大军的铁蹄踏入安徽,猛攻寿春城,曾伯挺身而出,坚守阵地,保持城门不失。第二年(1245年),理宗欲升李曾伯任天章阁直学士,没想到遭他坚决谢绝。

淳祐六年(1246年)正月四十九岁的李曾伯申请放归田里,未获允许。

不料到闰四月三日,他以台谏论被罢职回家。

我心昭昭,日月可鉴!

淳祐九年(1249年),闲居三年的李曾伯被重新起用,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这是他第一次路过永州。大约是闲得太久,他心急火燎地赶往静江(今桂林)赴任,没有心思游览沿途山水。

淳祐十年庚戌(1250年),在广西干了才一年的李曾伯,奉旨出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这次,他们全家坐船顺流而下,游览了浯溪,正式打卡永州。

五十三岁的李曾伯在一帮朋友和弟弟李曾仕、三个儿子,以及侄子等人的陪同下,踏上了浯溪这块驰誉天下的书法殿堂。

浯溪是中国摩崖石刻的一处宝库,历代名家题刻甚多。见到心仪已久的名家摩崖石刻,众人十分高兴,禁不住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唯有李曾伯,在浯溪转了一圈之后,回到颜真卿跟元结合作的《大唐中兴颂》前,久久不愿离开。

仰望着这方巨幅摩崖石刻,李曾伯想起颜真卿和元结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想到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再回忆起自己在两淮任上与蒙古兵厮杀的情景,而蒙古兵谋划迂回云贵出击广西,而自己在静江任上仅一年,还来不及修筑好城墙现今又要赶赴荆州抵御侵略者,这与当年元结出使道州、颜真卿去叛军营中劝降,是何等的相似啊!

这浯溪的山青水绿,应该跟颜、元当年所见一样吧。两位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身为臣子,就该像他们一样爱国啊!

想到这里,李曾伯忽然有了写诗的冲动,他去到旁边的颜元祠,要了笔墨纸,挥毫写下一首《庚戌过浯溪读中兴碑》:

峿山一何青,浯水一何绿。

上有唐朝碑,苍崖与天矗。

清庙倣遗音,灵武号实录。

其笔走风雷,其文贵金玉。

曾经两贤手,足耀千载目。

后来纪名氏,前鑱后且续。

岂无黄绢辞,中寓白圭读。

一辞不敢措,我惧此碑辱。

虽然勿泥古,咏叹岂不足。

岳将降甫申,吾皇车攻复。

将墨东海水,且汗南山竹。

勒功岱嵩顶,岂但清溪曲。

一同而来的朋友建议李曾伯把它刻到《大唐中兴颂》的旁边去。李曾伯想了想,摇头说:我等何德何能?在颜、元巨制旁边题刻,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啊!

有人问: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你们看看那些人,来这里都留下了石刻的,我们好不容易结伴来一趟浯溪,为什么就不能留下点什么呢?

此话一出,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应该留下一点痕迹。

李曾伯无奈,只好说:我们就把名字刻在一处石头上算了。说完,又挥毫写下:

河内李曾伯自桂易荆来观,宾客临川罗亨祖、清湘赵畲夫、管安昌,清江李攀龙,弟曾仕,子杓、杞、杍……

淳祐庚戌夏五月十六日

这些内容真的被刻在浯溪的石头上,成为他们第一次打卡此地的历史见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李曾伯以广西经略安抚使出任安抚京湖制置使。到任不久,就组织修复了郢州城,并遣高达、王登等率部收复襄、樊二城。随后进行巩固,为后来宋军的长期固守打下了基础。

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将古纳图率军南下进攻襄阳。李曾伯早有防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趁部分蒙军渡过汉水立足未稳之际,遣襄阳守将高达率军向蒙军发起进攻,“以三千之师,破三万之敌兵”,并取得荆蜀三十年难得一见的大捷。

宝祐二年(1254年)闰六月五十六岁的李曾伯出任四川宣抚使,兼京湖制置大使,进司夔路,诏赐曾伯同进士出身。

身经百战、年过半百才拿到文凭,并且成为南宋朝廷重臣,除了他李曾伯,还会有谁?

宝祐五年(1257年),年届花甲的李曾伯在四川干了将近三年,于正月一日,被任命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知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同年底,依旧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兼广南制置使,移司静江府,主政湖南和广西。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从李曾伯的诗文中可以得知,他第二次去静江,走的是陆路。而且,一边走,一边跟朝廷和广西那边保持着联系。

当他走到衡阳时,写了一封信《至衡州奏东安县塞丁事》,向宋理宗报告自己的行踪和所遇到的突发事件:

臣今月十九日未时已至衡州,得广西经略司报到,思明州申状亦言:安南国被敌事,然也未见虚实端的,得印应飞书见,遣廖扬孙将行,臣本今早即起,离衡阳,适据永州。申今月十五日以后,本周东安县为管下牛鼻寨下聚众焚荡劫掠,未免留此一日,区处调兵及委官措置招捕,并已具申枢密院,外臣果日即便起离衡州,谨录奏闻,伏乞睿照。

衡阳以南百余里,就是永州祁阳界,进入祁阳境内,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入祁阳县界即事》:

境入祁阳驿堠迢,道旁烟火顿萧萧。

茅冈丛篠路磊砢,蓬舍扃柴人寂寥。

市粒颇艰缘岁俭,野芳交发自春饶。

扶藜勇过黄罢岭,知竭精忠答圣朝。

在县驿休息之后,第二天继续南行。

从祁阳到永州有七十八里路,他们出了祁阳县境,进入零陵县境,离府城越来越近,但无奈天黑,加上李曾伯已经六十岁,身体不如从前,他们只好借宿于村。为此,李曾伯又写下一首诗《将到永州宿村舍》:

野宿孤村迥,山行十里荒。

犊眠衰草壤,马踏落梅香。

入眼春晴薄,打头风势扬。

莫嗟登陟苦,明日年潇湘。

一边赶路,一边处理公务。正月二十六日,总算到了永州。

李曾伯原本身体有些不适,加上处理永州下辖的东安县突发事件,所以没有什么心情游览永州的各个文化景点。黄昏时,他信步而行,居然走到城南,看见一户人家院内种了不少竹子,院子角落还种有梅花,十分雅致,打听之下,原来是一位归隐的士大夫,不由得产生了羡慕之情,心里很想像这位士大夫一样归隐到乡野,为此写了一首诗《永州城南一士夫家可爱》:

二水城南路,谁人处士家。

不为轩冕累,尽洗市廛华。

庭立竹千个,墙留梅数花。

吾庐归未得,对此重咨嗟。

在永州待了一晚,李曾伯第二天下午继续赶往桂林,并写下《至永州奏安南及东安事》向理宗皇帝报告情况。

从永州去桂林,走的是湘桂古道。那天下午,李曾伯一行辞别永州诸位下属,过黄叶渡之后,沿愚溪溯流而上,往西而行。

溪水清清,如同历史之镜。想起中唐诗人柳宗元昔日谪居永州十年,因改冉溪为愚溪而悟道,最后在此孕育成自己伟大的思想和创作出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永州人民数百年来一直缅怀的对象,李曾伯以一首《过愚溪》对柳宗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为底先生此水居,正缘不解学颜愚。

身虽乐彼溪山似,名不期而天壤俱。

往事勿言今已矣,当时岂意在兹乎。

拟招故老穷佳胜,烟草萧萧宅一区。

走了十来里,天色将黑,李曾伯一行借宿于村。

第二天继续向西,偏离了愚溪,尽是陆路。走了三十余里,远远地看见一个驿站,想起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李曾伯有感而发,随口吟出一首诗《道间纪事》:

渐远零陵道,前瞻驿尚赊。

路傍多古木,村外少人家。

碍眼云遮岫,薄情风落花。

堪怜艳阳月,汩汩走尘沙。

望梅止渴,信心倍增。大家努力行进,来到驿站,卸担歇息,打听之下,这里离广西全州不远了。他有感而发,叫随从拿出笔墨,在驿站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永州四十里头偶赋题郡驿》:

病躯羸马陟崔巍,扑面征尘抖擞开。

万古春愁借山隔,几番风信把花催。

染成湘泪笑邻竹,飘作寿妆嗟辱梅。

捻尽吟髭无奈困,亟呼茗碗胜村醅。

在这首诗中,他发出了一种无奈的叹息,渴望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是的,作为南宋末年的文臣武将兼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李曾伯的部分诗词比较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矛盾心态和情绪:在外来入侵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士大夫们虽有对国家命运岌岌可危的忧患意识,心胸愤慨难平,但又常常无计可施。

李曾伯因为上次被免职,消极情绪一直笼罩在心头,躲避世事,归老林泉,已成为他的一种时常期盼。所以,他屡屡请辞,令宋理宗赵昀和继任者宋度宗赵禥都不喜欢,加上奸相贾似道作梗,让他屡不得志。否则,他可能早就像他祖父李邦彦一样担任宰相了。

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是年二月二日,李曾伯一行进入广西静江府界。在回望永州界的那一瞬间,李曾伯几乎泪目。他心里很想留在湖南干一番事业,无奈理宗要他兼顾广西。身为臣子,他不得不遵旨,将最后的精力奉献给了八桂大地。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洋中鱼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