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丨杨祝学:打造新时代永州市基层现代农技人才队伍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基础在基层。永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深入东安、道县、冷水滩等三个典型县区,采取现场调查与座谈问答等形式,瞄准建设永州农业强市目标,围绕新时代永州市基层现代农技人才队伍“怎么样、行不行、如何干”这个重要课题开展调研活动,经过认真收集整理形成了本次调研成果。

一、基本情况

1.机构沿革。永州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了乡镇农技推广站(中心)工作机构,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革完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农技推广工作体系,为全市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机构改革后,县区基层乡镇街道农技工作机构为乡镇街道七站八所合并后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财、事、物归属各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县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工作。

2.机构情况。根据上报统计,全市有163个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有工作人员共1987人,其中种植业653人、养殖业526人、农机209人、其它599人;本科学历230人、大专学历568人、中专及以下学历1189人;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425人、初级职称400人;50岁以上746人、36-49岁1005人、35岁以下216人。从学历情况看,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1.5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59.84%;从职称情况看,中高级占比25.9%,高级职称占比仅4.5%,没有职称者占比54%;从年龄结构情况看,50岁以上37.5%,36-49岁占比50.58%,35岁以下占比10.87%。

3.调研情况。对道县、东安、冷水滩三个县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调研道县蚣坝镇、东安县芦洪市镇、冷水滩区普利桥镇的中心。从调研了解,三县区42个乡镇中心共有工作人员403人,平均每个中心近10人,部分乡镇没有独立办公用房;非农专业占比近50%;高级职称不到8%,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个,冷水滩区还有较多的工勤技师、技工,70个工作人员中有60个为非农专业;35岁以下的占比15%,50岁以上占比34%。实地调研的三个乡镇了解,道县蚣坝镇、东安县卢洪市镇、冷水滩区普利桥镇等农业服务中心在编在岗人数分别为7人、29人、14人,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只有卢洪市镇有,仅为2人。这三个乡镇中心35岁以下的只有3人,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主要是中心负责人,或者带一个年轻人为副手,还不是专职的,其他农技人员则被安排从事农业保险、环境整治、禁燃防火、社保征收等事务性工作,农机、畜牧专业的遇临时本职工作安排时就应急做一下。据了解,全市其他县区情况基本类似。

二、问题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新任务新使命,在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呈现产品直播营销、生产智能绿色、服务成龙配套等新特点、新需求,迫切需要一支能及时响应与满足服务需求的基层现代农技人才队伍,但从调研情况看,永州市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工作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

1.管理机制欠缺,功能空心化。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改革集中到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归到乡镇政府管理之后,工作重心偏离了主业,七站八所合并后表面看人员多了,但非农人员占近一半,主要精力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反而少了,大部分乡镇就是1-2名农技人员,其他工作人员疲于其他行政事务工作,而且任务繁重,并且考核到人、与绩效挂钩,调研座谈中基层农技人员同志反映现在是“一年四季搞行政,应急时候抓农业”,对农技推广新需求有心无力,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手段难以管理,工作指导以及任务安排都停留在了纸面下达,口头应付,落实困难。

2.经费缺口较大,工作待遇差。在待遇上乡镇农技人员属于事业编制,车补和绩效奖励与当地公务员有较大差距,职称评定门槛虽然现在对乡镇降低了,但是本专业工作少,没有工作业绩,晋升副高职称难度大,从三个县调查数据看,乡镇副高职称以上的所占比例只有8%。在经费上市县区财政只预算农技推广机构基本工资、津补贴和五险一金支出,工作经费预算基本没有。机构改革后,乡镇用车及经费本来紧张,还需镇长一支笔审批报账,农技人员想下乡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是难上加难。

3.年龄断层突出,人才难持续。现在乡镇普遍存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配备不足、年龄老化、知识陈化,从调查县区情况看,35岁以下的占15%;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农技推广队伍35岁以下占比只有10.87%,而50岁以上37.5%,人员年龄结构呈现“下细上粗”情况,虽然经过近几年的省市基层农技特岗生定向招生,但是需要几年才能到位,总量也满足不了需要,过了几年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就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4.服务功能不强,供需有差距。从调研乡镇情况看,基层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缺乏,造成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普遍存在知识技术与思想观念老化,难以跟上时代需要。有的地方保障不够,部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没有独立办公用房,工作条件差,服务功能不够,因此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也主要服务生产领域,与现代农业相关的产业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品的检测以及市场信息要求相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力度广度都不够。

三、对策建议

1.理顺关系,构建基层农技工作大机制。一是明确基层农技人员岗位,县区要出台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岗位硬性规定,每个乡镇街道中心全职农技人员不少于5人,确保基层农技人才力量服务主责主业;二是健全基层农技人员考核制度,改革健全基层农技考核制度,与粮食生产、产业发展挂钩,将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农技任务工作纳入县区对乡镇街道考核,县区上级业务部门对乡镇街道以及乡镇农技人员的考核权重不低于30%。

2.加大支持,打造基层农技服务大平台。一是县区项目经费倾斜支持,县区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区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好办公用房,配置服务设施设备,确保所有基层农技机构具备相应服务功能;二是争取国家省项目加大支持,中央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行项目支持,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县区党委政府要根据建设规划,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提升拓展基层农技服务功能。三是建立跨区域基层农技服务联盟,鼓励农技人员较多的县区与基层农技力量较弱区域开展互补支持,跨区域进行农技人员分片、分区域包干农技推广服务。

3.保障待遇,优化基层农技人才大生态。一是做好经费保障,县区财政足额安排基层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保证农技人员工资、下乡补助、绩效奖励等基本待遇,调动现有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在职务晋升、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在指标与条件向基层农技人员倾斜,与基层农技工作实绩挂钩,激励基层农技人员在“三农”干事创业热情中实现人生价值。三是搞好服务宣传,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动态服务机制,对基层农技人才使用情况、存在困难要及时了解、关心关爱、解决问题,发现宣传好工作典型、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基层农技人才“高看一等、厚爱一分”良好氛围。

4.壮大力量,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大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指导,加强新技术、新理念、新产业、新业态的学习,鼓励学历提升,不断提高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快补充乡镇农业科技年轻血液,继续发挥省市基层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作用,引进优秀乡村振兴人才,让有志农业科技推广的年轻大学生建功有机会、干事有舞台。三是积极推行农技特聘员计划,从农业种养能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单位及农技部门退休专家中聘任一批农技推广服务员,弥补公益性机构力量不足。

(作者杨祝学 系永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来源:红网

作者:杨祝学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755/97/1323120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