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2日讯(通讯员 许志伟)8月12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专家龙超众教授联合永州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MDT)团队,成功完成该院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填补了永州市在该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医院心脏外科的综合治疗实力得到稳步提升。
患者伍某因“胸闷气促”症状已持续10余年,近期不适明显加重,遂前往永州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建议其入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患者入院后,经心脏彩超检查,被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随后的食道超声检查进一步确认,该缺损类型为中央型。
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及其对美容效果的需求,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帮扶专家龙超众教授联合永州市中心医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唐军、副主任医师王晨斌,迅速组织多学科(MDT)团队展开会诊。经全面术前评估,团队最终决定采用前沿的“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为患者实施“补心”治疗,力求实现不开刀、不开胸、无辐射、无造影剂的微创治疗目标。
手术过程中,龙超众带领心胸血管外科团队,与手术麻醉、心脏超声团队紧密协作,借助超声技术精准定位房间隔缺损部位。团队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建立通路,顺利将封堵器送达缺损处并完成精准封堵。
术后,患者即时复查彩超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固,原本存在的血液过隔分流现象已完全消失,手术效果明显。患者术后仅留下针眼大小的创口,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还满足了美观需求,安全性与舒适度得到双重保障。
唐军介绍,房间隔缺损作为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式存在局限: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且留瘢痕,DSA引导下的封堵术则有X线辐射及造影剂损伤风险。相比之下,超声引导下的经胸或经皮封堵术优势明显,全程无辐射、无需造影剂,能避免X射线对敏感部位的伤害,对辐射耐受较弱的幼儿、孕妇及备孕人群意义重大,且因心脏超声实时监测,操作更精准、疗效更确切,既大幅减轻患者痛苦,也提升了手术安全性。
此次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永州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实力,更为区域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安全的治疗选择,是该院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来源:红网
作者:许志伟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