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人:潇水汤汤,冲刷着九十年的岁月尘埃,却冲不散那片江面曾浸染的热血。1934年寒冬,“铁流总后卫”红三十四师在此拼至最后一刻的悲壮,仍在江风中回荡。这座静默的牯子江古渡,是英雄陈树湘用生命书写忠诚的见证者,更是一段不朽传奇的永恒坐标。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西征。陈树湘临危受命,率领红三十四师担任全军总后卫。一路上,他们以背水一战的英雄气概,用血肉之躯为中央红军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12月5日,红军主力已经越过老山界,红三十四师却与红军主力失去了联系,失去配合中央作战的战略意义。陈树湘召开会议商定后决定执行中革军委的命令,返回湘南打游击。
12月10日清晨,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余部300多人,翻山越岭进入江华县铜山岭,来到了牯子江渡口。
宣讲人:站在江边望去,处境比想象中更凶险:身后追兵已近在咫尺,身前六百米河岸尽是悬崖峭壁,小道狭窄崎岖,且可能有民团伏兵。进是绝境,退是死路,陈树湘做出了选择。
渡江战斗异常激烈,出发不久,就受到了地方民团武装的夹击,陈树湘所乘之船居中指挥,部队在河中边打边前进,船只行进到河中央,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身边的红军战士也纷纷负伤牺牲。陈树湘腹部中弹后,强忍着剧痛,指挥部队抢渡过江后,伤重晕倒。渡过河后的红三十四师已不足200人,在牯子江渡口短暂停留,红军战士帮师长包扎了伤口,草草扎了个担架,抬着师长往南边道县江华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撤退。
宣讲人:在牯子江渡口这座祠堂斑驳的墙上,依稀可见当时战斗留下来的弹孔,可见当时战争是多么激烈。
1934年12月10日至11日这两天一夜,红三十四师在牯子江到云梯山(道县江华交界处,现东冲瑶寨)之间,用鲜血铺就了一条忠诚之路,在逆境甚至绝境中视死如归,向死而生。12月17日,陈树湘及2名通讯员在道县驷马桥不幸被捕,一天后,敌人抬着伤势恶化的陈树湘去邀功请赏,行至石马神村时,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扯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宣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高度评价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事迹十分感人,真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陈树湘师长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奋勇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潇湘会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