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县红色印记㉒丨红色故事:一个岩洞救师长

图片10.jpg

道县小周塘村馒头岭陈树湘师长养伤岩洞。周镜忠/摄

相关链接:专题丨道县红色印记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道县报道

1934年12月12日,红三十四师余部在师长陈树湘带领下经过道县小周塘一带。此时,敌江华、道县、宁远三县的保安兵蜂拥而至,猛扑而来。红军战士正组织还击时,省保安军成铁侠部队也从宁远鲁观洞方向赶来,馒头岭后边突然响起枪声。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形势十分严重,陈树湘师长不顾两个警卫员的再三劝阻,挣扎着走下担架,当机立断,命令一个班在馒头岭,另一个班抢占馒头岭对面山头打掩护,其余由王光道参谋长率领,迅速冲过敌人的火力网。陈树湘师长率两个班的战士占据馒头岭及对面岭的有利地形,有效地阻击了敌人,突围的同志们安全脱险了。

陈树湘因为腹部重伤,伤口露在外面已经两天两夜,流血不止,疼痛不止,天气严寒,缺衣少食,又加上连日与敌人周旋作战,陈树湘时而出现昏迷症状。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陈树湘带领三名红军战士暂避小周塘馒头岭上一个岩洞养伤。

岩洞位于馒头岭山腰位置,树木阴森,少有人顾。山洞外两三百米处就有住户,站在山下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一个山洞。12日晚,陈树湘的一个警卫员敲开了农户周昌荣的门。警卫员深夜造访,周昌荣开始面露紧张之色,毕竟,白天还在这里进行了激烈的枪战呢。警卫员轻声说道:“老乡,我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想从你这里买点食物吃。”警卫员一边说,一边把一个银元递了过去。“我只有最后一块银元了。”警卫员接着说。周昌荣听了赶紧让警卫员进屋,关上了门。周昌荣及家人对红军早有耳闻。曾经,国民党反共宣传政策大肆诬蔑红军,20天前,有一大批红军往村子过,大家没有听到任何红军扰民的事情,而是看到红军打土豪分谷子给穷人,买卖公平,纪律严明,不像国民党所说的那样。“我家的鼎锅里有红薯,还是温的。”周昌荣盛满一大碗红薯递给警卫员。临别时,周昌荣说:“小兄弟,保安团不分白天黑夜搜索失散红军,你就少出岩洞,我想办法和你们送饭食。”

12月12日至17日,因敌保安团大部去“追剿”王光道等余部,陈树湘暂时得到短暂休息。周昌荣感念红军是自己的队伍,就安排自己10岁的儿子周明安每天晚上悄悄送去红薯、玉米等食品和一些草药给陈树湘师长疗伤。后来,又将在馒头岭战斗中牺牲的2名红军战士遗体悄悄埋葬(2019年4月,红军墓迁至道县革命烈士纪念园)。

图片11.jpg

道县小周塘村馒头岭古道。周镜忠/摄

12月17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再派县铲共义勇队满山满岭去搜红军。陈树湘带领警卫员、枪械师等3人冲出岩洞,再次突围。最后一颗子弹打光,因弹尽粮绝,陈树湘师长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洪都庙)不幸被县铲共义勇队围困搜捕。此时,道县“铲共义勇队”排长张胜带着一名被捕的小红军赶到庙前。以为陈师长牺牲了的小红军走近陈树湘身前一看,情不自禁地喊到:“陈师长,您在这里!”张胜无意得知陈树湘的身份,欣喜若狂,忙叫手下抬来一顶轿子,把陈师长抬到四马桥圩伪营部所在地——谢德堂(布铺)家门口。

正在隔壁何正生药铺吃晚饭的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一听抓到了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了狂,放下碗就出去了。何湘竭力装出一副笑容,要去搀扶陈师长。陈师长看也不看他一眼,用手一推,由警卫员扶着,走进了药店。敌人为了留下一个活着的红军师长,好向上级请赏,便软硬兼施地进行诱降,送药物医治,并想用“洋参”为陈树湘提神。陈师长大义凛然,毫不畏惧,并拒医拒食、拒诱拒降,敌人无可奈何。

1934年12月18日拂晓,敌人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麒麟庙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来源:红网

作者:周镜忠 唐小峰 李胜全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9/25/1186858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