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黄新 熊静怡)围绕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总体要求,新田县提出“一年城乡面貌大提升、两年城乡品质大提升、三年城乡发展大提升”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推进县域发展提质增效。新田县中山街道自觉将这一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用“绣花”功夫,“绣”出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东门桥村曾经的空闲地经过绿化硬化,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小游园。
在东门桥村,休闲步道在绿荫下蜿蜒延伸,农家菜园里蔬果飘香,新建的停车坪井然有序……这幅“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乡村新景,正是中山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面貌提升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中山街道聚焦群众期盼与需求,实施了一系列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曾经杂草丛生、杂物堆积的闲置空地,经过平整硬化,变成了便民利民的停车坪,让村民停车不再“见缝插针”;精心修建的休闲步道和小花园,为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散步、交流、健身的好去处,成为了家门口的“公共客厅”;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建设“小菜园”,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菜篮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红色历史“跃”上墙,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奋进的精神力量。
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中山街道更注重“软实力”的提升。街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绘制主题鲜明、生动形象的红军故事墙绘,让红色历史“跃”上墙头,既装点了村容村貌,更成为教育党员、凝聚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的“露天课堂”,为美丽乡村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奋进的精神力量。
中山街道的实践,是新田县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微观样本。通过人居环境的集中整治,不仅直接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缩短了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感官差距”,更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发展庭院经济等方式,增强了乡村的内生动力和独特魅力,为吸引人才回流、资本下乡,最终实现“城乡发展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东门桥村村民对此感触颇深。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人居环境的“蝶变”,换来的不仅是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更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显著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黄新 熊静怡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